陳暮是在從濟南出發後的第三天抵達的臨淄。
遙遠的地平線上,泰山此起彼伏,巍峨高大,而在山腳下,一座孤零零的城池聳立。
道路兩旁阡陌縱橫,已經是深秋十月,馬上就要開始宿麥種植了。
宿麥,就是冬小麥。
有人說,冬小麥並不是在冬天種植,而且漢朝並沒有冬小麥。
然而《漢書·武帝紀》:“遣謁者勸有水災郡種宿麥。”顏師古注:“秋冬種之,經歲乃熟,故云宿麥。”
《漢書·谷永傳》:“比年喪稼,時過無宿麥。”顏師古注:“比,頻也。”
所以別說在東漢,就連二百多年前的西漢,北方的種植業就已經是夏粟、冬麥的種法。
這也是為什麼冀州豫州,也就是河南河北這些地方人口興旺的緣故。
因為在江南一帶還處於一年一季的水稻種植作業的時候,河南河北以及關中遼東地區,早已經開始了一年兩熟的夏粟冬麥,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
陳暮帶著玄甲重騎緩緩地行走在田野之上,秋冬天氣陰沉沉的,朔風呼嘯,兩側田間卻都是忙碌的農夫。
沿途看到這大隊騎兵經過,很多田裡的農夫只是看了一眼,便繼續幹著手裡的農活。
這戰亂年代,有兵馬來往很平常,而且他們也很清楚,這必然不是敵人。
因為齊國臨淄為青州腹地,也是青州治所所在,很多百姓家中就有成年男子被徵召入伍,他們知道劉使君正在北面與冀州打仗,邊境屯了大量兵馬。
那麼多兵馬保護,西面又有高聳入雲的泰山山脈,橫絕了青徐二州。如果還有敵人殺到臨淄來,那顯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陳暮坐在馬上,遠遠看到在臨淄城西二里外的亭舍中,密密麻麻站了數十人,已經有人在等候他。
到了近前約半里再瞧,領頭的正是典韋與簡雍。
典韋目前並沒有去北面戰場在平原國與冀州兵馬對峙,而是擔任大將留守臨淄。
一來擔任劉備的保鏢,二來自從陶謙忽然襲擊兗州之後,劉備也覺得陶謙態度不明,因此起了防範的心思。
“良弼,憲和!”
陳暮在馬上招了招手,待到了亭外,止住馬蹄,翻身下馬。
“子歸。”
典韋和簡雍迎了上來,抱著陳暮哈哈大笑。
三人擁抱在一起,確實很久沒見了。
氏儀孫邵是陳暮的故吏,只是他們地位沒有典韋簡雍那麼高,所以一直不敢上去說話,只能在旁邊含笑陪著。
等他們敘完舊之後,氏儀才笑道:“四將軍,明公還在府邸之中等你呢。”
“嗯。”
陳暮當然知道大哥必須保持自己的威儀,不能主動出城迎接他,便看著氏儀孫邵點點頭道:“子羽,長緒,你們做得不錯,繼續怒(通努)力,加以勉之。”
“謝四將軍誇獎,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已。”
兩個人十分謙虛。
陳暮笑了笑:“等我去面見大哥以後,我會召你們過來商議一些事情。”
“唯!”
兩人點點頭。
之前陳暮的話表面是在誇讚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