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鄉?
當徐榮得知出現敵人竟然出現在肥鄉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上午。
他把陳暮北去的所有情況都想進去了,唯獨沒想到人家會殺個回馬槍,居然跑到了肥鄉。
肥鄉的位置是在邯鄲的東南面,武安的位置是在邯鄲的西北面,兩個方向截然相反,簡直是南轅北轍。
難道他根本不想回蒲陰,是打算從清河到濟南去,尋求結拜兄長劉備的庇護?
徐榮一時間腦子裡迅速思索,思考著自己下一步應該要做的行動。
首先映入腦海的,是立即去肥鄉,繼續追擊。
但很快又把這個想法否決掉,因為人家在肥鄉的資訊是昨天晚上,到今天休整一夜,現在估計都已經出發了,自己的隊伍連夜趕路,還沒休息呢,怎麼追?
所以他很快又想到了第二個陰險的主意,那就是放棄追擊陳暮,直接按照原來構想的陳暮北上的路線,自己率軍北上。
他手裡有朝廷詔令在,完全直接抵達蒲陰,用詔令將陳暮的宗族抓起來,以此威脅他。
但這個想法同樣很快就被否決掉。
太丟臉了。
被人家耍了,就惱羞成怒,跑去抓人家的家人威脅,手段屬實有些下作。
徐榮自認自己雖然不是什麼好人,但想了想,還是覺得有些做不出來這樣的事情。
其次,董卓是要人,是要陳暮本人,而不是要陳暮的家人。
如果抓了陳暮的家人,陳暮學劉邦來一手“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的話,那就有意思了。
到時候董卓跟劉備就是徹底撕破臉皮,沒有商量的餘地,說不好會引發大戰。
畢竟董卓抓陳暮,是打算以陳暮來威脅劉備。
劉備手裡有軍隊,且是坐鎮一方為一方諸侯,不管劉備將來回中央還是繼續在地方,官職都不會太低。
再加上關羽張飛統率的軍隊在手,劉備就有被董卓拉攏的資本。
不管是爭取還是要挾,總歸是要讓他能聽命。
抓了陳暮,就是要挾劉備的把柄,頗有點脅陳暮以令劉備的味道。
所以董卓的命令一直都是活捉陳暮和張飛,不要傷到他們。
更何況魚死網破,同樣不是徐榮想要的結果。
因此對陳暮家人動手,是最後一步棋。
包括他讓中山國國相去先把陳暮宗族控制起來,也是做壓箱底的絕招,而不是上來就一手王炸。
如此一來,就回到了第一步。
那就是該怎麼在沒對別人家人動手之前,將陳暮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