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要追殺陳暮。
他其實不是不知道陳暮是劉備的結拜兄弟,殺了陳暮,就是得罪劉備。
所以實際上,他並沒有那麼蠢到真的要殺陳暮。
在派出華雄徐榮西涼鐵騎去追殺陳暮的時候,明面上打的旗號是直奔蒲陰,誅殺陳氏一族。
內地裡,董卓給華雄徐榮的暗令是活捉陳暮,綁回洛陽,以此要挾劉備。
你劉備現在是青州牧,坐擁一州之地,我董卓確實忌憚你。
但你不是標榜仁義君子嗎?
曾經為了你的結拜兄弟陳暮,在蒲陰誅殺豪強,仁義之名也因此傳天下。
如今我抓了你兄弟,請問你還敢不敢搞事,敢不敢我的聽話,敢不敢再嚷嚷著反對廢帝?
要是你不顧兄弟情誼,還敢搞事。那就證明你的仁義是假的,你是個偽君子。
要是你顧忌兄弟情誼,乖乖俯首聽命,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
董卓這算盤,打得精得很。
這是李儒給出的主意,作為董卓現在僅次於閻忠的狗頭軍師,李儒的地位日漸高漲,儼然已經是董卓麾下第一忠犬,騷操作一個接一個。
閻忠雖有心阻止,但陳暮的叮囑銘記於心,一旦他為陳暮以及劉備集團說好話,將來出事,就得被定為同黨內應。
所以閻忠和趙琳都閉嘴不言,事實上他們想著,既然陳暮早就察覺,還提前叮囑,肯定有主意。
因此在董卓釋出命令,要追殺陳暮這件事情上,他們全都放寬了心,認為應該沒事。
陳暮真的沒事嗎?
有事。
很麻煩的事。
他從洛陽監獄密道出來,就是為了躲避追兵,隱藏自己的蹤跡。
結果董卓比他狠,居然打的是要滅他宗族的名義。
如此一來,他不得不暴露自己的行蹤。
不過他走得果斷,一點都沒有拖泥帶水,而且早在河內懷縣安排了張飛接應,倒不至於讓董卓的追兵趕上。
從密道出洛陽,騎上準備好的馬匹,一路奔行,來到黃河邊,坐船抵達平皋縣以南上岸。
陳暮經常在孟津關乘坐船隻去濟南,和當地的船伕都熟得很,非常順利。
黃河從春秋時期就是北方人航運的主要水道,像秦晉時期著名的“泛舟之役”,就是透過渭水與黃河水道,由秦國向晉國輸送糧食。
《水經注》記載,彼時的黃河根本不叫“黃河”,而是叫“大河”,水質清淺,一不氾濫,二不改道,脾氣非常好。
究其原因,是因為漢時黃河上游水土並沒有流失。如今的雍涼地區,也就是後來的陝西甘肅那一塊地方全是豐茂的水草,羌人匈奴人鮮卑人在這一塊定居放牧,自然環境並沒有遭受破壞。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西涼人如果想來洛陽或者去冀州等地,可以選擇從馮翊郡的夏陽縣龍門渡過,坐船抵達洛陽孟津,然後從孟津繼續坐船,到兗州陽平縣,也就是後世的山東陽穀縣附近,再改換成陸路繼續往東或者南北。
之所以到了陽平縣要改換陸路,是因為黃河上中游沒有問題,但下游地區的水勢特別湍急,不利於客船行進。
像西漢初年和西漢末年就曾經有過兩次黃河下游氾濫,導致青州地區淹了十幾個縣,東漢明帝令水利專家王景主持修河,花費了數十萬的人力物力,最終修築了千里黃河大壩,使得黃河800年來都沒有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