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雙股劍,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蛇矛,陳暮的學子劍,除此之外,還有關羽張飛的佩劍。
劉備和陳暮的主武器就是劍,所以上交之後就沒武器了。但關羽張飛除了兩把主武器,腰間也是懸劍的,這不僅是漢朝官員、讀書人、士子等階級的權力,連黔首百姓都能佩劍,算是一種象徵。
武器全部上交之後,他們才被允許入內宮。
皇帝的遺體擺在玉堂殿,這地方還是陳暮住持建造,熟得很,在宦官的帶領下,一行人來到了殿內。
這已經是皇帝去世的第六天,因為防腐做得十分完善,殿內氣溫極低,又有諸多香料鋪設,使得玉堂殿內的味道十分奇特,又冷又香又潮溼,又帶了絲絲腐味。
漢孝康皇帝陛下劉宏安靜地躺在由蒲席和竹蓆疊成的席子上,倒不是宦官們虐待天子遺體,而是自古以來就是這個傳統規矩。
《詩經》中說:「下莞上簟,乃安斯寢」。
意思是身下的席子要有兩層,上層竹蓆,下層蒲席,這才睡得安穩。
所以皇帝駕崩,都是這個規矩。
在劉宏的身上,則披了一層絲綢被,周圍鋪設了大量防腐用的香料、冰塊。劉宏躺在其中,整個人除了臉色鐵青以外,栩栩如生,像是睡著了。
陳暮劉備進來,看到這一幕,不由悲從心來,大呼一聲:“陛下!”
然後跪倒在地上,痛哭流涕。
關羽和張飛也是跪地磕頭,雖然沒有流淚,但也是一臉悲慼。
天子死為國喪,所有官員都必須穿素服,舉哀高聲哭嚎。
陳暮大聲道:“嗚呼陛下,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帝其有靈,享我烝嘗!”
聲聲悲泣,簡直是聞者傷心,見者落淚。
“嗚嗚嗚嗚。”
劉備淚眼汪汪地落,痛苦萬分道:“陛下,是臣來晚了。臣為宗室,陛下還親口稱臣為皇弟,臣今日就斗膽稱陛下為一句皇兄,兄之恩情,弟莫不能忘。初始為陛下討黃巾,戰張角。陛下命臣為濟南相,臣亦是殫精竭慮,業業兢兢。如今亦又為陛下東討冀州賊寇,眼看天下大定,四海昇平之際,陛下卻龍殯歸天,離臣而去。嗚呼哀哉,悠悠蒼天,何薄於帝,曷此其極,弟萬分哀慟。惟以賊之首級,告慰陛下之神靈。”
等他們哭過之後,一旁同樣臉色悲泣的王鈞這才過來將他們拉起來道:“玄德,子歸,起來吧。陛下若是在天有靈,也不會願意看到你等如此悲傷。”
“嚶嚶嚶。”
劉備還在小聲啜泣。
張讓這才出來說道:“玄德為司隸校尉,執掌司隸,位高權重,切不能憂傷難安,如今陛下仙去,玄德更應當振作起來,匡扶漢室。明日就是發喪之際,洛陽百官都要入宮見禮,進廷舉哀,到時還得玄德與諸公卿主持大局,維持秩序。”
劉備覺得莫名其妙。
心道我跟王鈞是朋友,又不認識你張讓,至於和我一副那麼熟的樣子嗎?
不過既然人家又沒說什麼壞話,伸手不打笑臉人,劉備也只能一臉悲慼地說道:“誒,陛下忽遭不幸,我心中實難以安寧,有些失態,讓張公見笑了。”
這個時候董太后與何皇后從後殿出來。
劉備關羽張飛陳暮連忙又躬身行禮:“見過太后,皇后。”
董太后現在還不是太皇太后,何皇后也不是太后,要等到劉辯繼位以後,她們才能再往上升級。
董太后看到劉備,想起了自己的兒子劉宏,悲傷地道:“玄德為漢室宗親,皇帝曾經也跟朕提起,說玄德頗有才幹,如今又擊潰冀州叛軍,朕甚是欣慰,還望玄德勉而為力,好好輔佐下一任天子,中興漢室。”
這裡董太后用的自稱是“朕”,而不是所謂的“哀家”。
實際上哀家這個詞語,從來都不是自稱,而是後世影視劇裡杜撰的一個詞彙,在正史裡沒有任何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