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組,第35次實驗。使用原料:乙烯基瀝青。工序:短程蒸餾。目標:裂解焦油”
做實驗就是如此的枯燥和無聊。
雖然,廖凡提供的方法和配方都很好,已經可以進行商業應用了,碳纖維實驗室確實也做出了效果不錯的重複實驗。
但是,實驗室接下來要做的,還是找到最佳的點,做出更好的產品。
而這需要的,就是來回不斷的重複實驗了。
雖然,在很多次的重複實驗中都得出了令人振奮的資料,但是,下一組是不是資料更好,誰也不知道。
溫度,壓力,催化劑,每一項都是影響產品品質的因素。
所以,任何一個材料配方,都是無數次的重複實驗得來的,在這些領域,毛子哥和花旗國都有非常大的優勢,這也是沈光林花費重金投注毛子國的原因。
能夠花費一點錢就得到這樣的配方和實驗記錄,這是少走了多少彎路啊。
比如,航母甲板使用的特種鋼,究竟是怎麼製造的,華夏就為此遷延了許多年。
到了後來,還是寶鋼集團花費重金研究了出來,能夠製造這種鋼材的國家不多,如何熱處理和元素配比都是國家機密。
其實,毛子國就有現成的資料放在那裡,尤其,他們解體之後,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就停工了,只要機會合適,這種資料竊取一點回來,不是能夠幫了大忙麼。
無論如何也比買一個空殼來的重要吧。
材料實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在一次次不斷的重複實驗中,很多人的興趣就被消磨掉了。
廖凡可能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實驗室主任,但是有實驗室過往的各項規章制度在,在他努力的學習之後,蕭規曹隨,還是能夠制定出不出錯的實驗計劃的,這就足夠了。
甚至,就連沈教授看過之後沒說什麼別的話,反而是讚許的點點頭,老廖能夠做到這一點,很難得了。
只是,一組組的實驗進行下來,大家也都很疲憊。
也就是研究所的實驗狗足夠多,這才堅持了下來。
科研公關就是這樣的,經費要足夠,還要用人手來湊,華夏在這方面的經驗很足。
如果國家需要攻克某項難題了,他們會用極快的速度調集所有可以調集的資源,然後選擇一名水平出眾的領導者。
在制定好公關計劃之後,剩下的就可以開始往上堆人手了。
大量的人手,確實是能夠加快實驗程序的,這點毋庸置疑。
不然,愛迪生髮明燈泡的過程中,使用了6000多種材料,如果沒有助手的幫忙,就靠他一個人來做的話,恐怕一輩子都做不出來。
關於碳纖維最優實驗的程序如火如荼,但沈教授還是不免要出席社會活動了,人在江湖,躲不開的。
迎賓活動是市裡組織的,來的是彎彎的大人物,為此,上下都很重視。
尤其,王文陽的堂妹更是上躥下跳,在沈光林面前來回出沒。
沈光林知道,她是在等著自己問她一些問題呢,但沈某人的耐心足夠好,就是不去問。
你們愛咋咋地,誰愛來就來唄,既然推辭不了,出席一下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