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沈某人又收穫了一大波崇敬和感恩。
有沈教授這樣的領導,真的是咱們職工的福氣啊,祝他長命百歲早生貴子。
“沈教授已經有兒子了。”
“真的假的。”
“嗯,我見過呢,他夫人可漂亮了,帶一個小不點的小男孩。”
遇到這麼英明偉大的領導,大家都很振奮,一些技術人員覺得,自己的春天終於到來了。
這不,可能是出於感激,也可能出於投機,就在沈光林民間採風的當天,就有一個鬍子拉碴的男人走進了沈教授的辦公室。
沈光林開始還不以為意,直到男人說出了他私下的研究成果。
“什麼,你做出了可以低價量產的碳纖維?”
沈光林不自主的提高了音調。
“是的,是用瀝青做的,肯定可以量產。”男人很自信,這就是化工廠的優勢,有各種原材料可以免費的嘗試。
碳纖維並不是個稀奇的物件,沈光林的實驗室也早就在研究這個東西了,成果還是有的,但一直都沒有能實現低成本的製造。
遠在京城的長城新材料公司,他們製造的產品裡面就有碳纖維的參與,這玩意老貴了。
現在,一個月薪不到200的中年研究員跑過來告訴他,人家做出了低價且可以量產的碳纖維,沈某人怎麼能相信!
如果是21世紀的年輕人,只要稍稍留心一下市面上的產品,幾乎沒有不知道碳纖維的。
而且,在這個年代,沈光林作為資深的空軍釣魚佬,釣魚技術雖然很不好說,但他用的魚竿就是碳纖維製作的,屬於私人定製。
而在後世,但凡比較貴的體育用品,十有八九都能跟碳纖維拉上一些關係。
比如,腳踏車,聽說有個叫做崔克蝴蝶的,在抖音裡面很火。
當然,最有錢的人還是出現在知乎和一些社交軟體上,人家動輒保時捷,二十歲身價過億,簡直個個吊打思聰。
除了碳纖維的釣魚竿,還有那些名貴的網球拍,高爾夫球杆之類的使用的也是碳纖維。
但凡追求高強度和輕重量的裝備,一般都會往碳纖維上去考慮的。
就連新能源裡面的發電風機,就是那個風扇大葉子,其實也是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的製作的。
不要覺得這玩意便宜,就一個鐵架子加一個風扇而已,好幾千萬呢。
現在的王者鋁合金在碳纖維的面前,連提鞋都不配,就算是鈦合金,也是不能跟碳纖維一教高下的。
一些超跑,只要打出是全碳纖維製造的,價格和逼格立刻就飆升上去了。
唯一能夠阻止碳纖維發展的,大約就是產能和價格了。
在以往,這項技術是壟斷在扶桑人手裡的,價格昂貴至極。
就魚竿這種程度的消費,別說華夏人了,就連扶桑人都不捨得用,還得是更財大氣粗的花旗人,他們才熱衷於使用碳纖維製作各種物品。
其實,早在70年代初期,科學界就對碳纖維的未來定位就已經很清晰了,並且,關於碳纖維可以應用的領域也設想了很多。
但是,直到現在,全世界也就扶桑人能夠生產一定量的碳纖維,還是完全供不應求的那種。
就沈光林的那套釣魚竿而言,其實是實驗室產品,如果折算到金錢的話,十幾萬都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