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書,我閱讀了不少,看得很雜。因為父親前段時間特別提醒我要多學習,我又開始對科學類的書籍進行閱覽,也有部分比較細讀。其實,我個人對醫學類沒有什麼興趣,只不是對其中一些玄妙的操作有興趣。
我對物理學算是最喜歡的一科,我喜歡那句“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我瞭解過,牛頓等世界級科學家,到最後就研究神學,可能其中是有一定的道理。
有書籍說,時間是人類自己“落後意識”私自定的,是人類越不過去的“枷鎖”。宇宙本來沒有時間,只是人自己將自己鎖住了。
我對物理的興趣,其中的美妙,是非常人所能體會。
微觀物理更加神秘,很多所謂的知識,像神話一樣,太奇妙了。比如量子力學所說的,未來人可能會做到瞬間轉移,這不正是神話來的嗎?
學科學知識,才讓我感到世界的可怕,比如,有人說人的本質都是光子,意思是這個世界都是光子,人也是光子組織,說到底,人最終什麼都不是。那麼,我們活著幹嘛。這晚我回到家,想跟父親談談,他哪裡有時間,兩個人都很忙的樣子。
因為多閱讀科技書籍,認識太複雜,我對學校的“背書式”學習,再次產生厭惡。我覺得老師傳授的很多知識,不是對這個世界事物的自我理解,而是人云亦云,人家書籍給什麼知識學,你就背下來,要理解也是根據“正確”的答案去解釋。
我有時很鬱悶,人們為什麼如此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有一次,物理老師在課堂上再次解釋能量守衡定律,我就保留了自己的意見,但我不會公開反對他,當他說受阻力的影響,地球上沒有一個東西永遠運動下去的。我就按不住了。直接舉手。
“這位同學,你有什麼意見提嗎?”老師這種以排位看學習能力的,覺得坐後面的都是班裡最差的,“如果不理解,可以問學習好的同學,或者找老師再解釋。”
“老師,大到宇宙天體,小到原子,其實都是在無限止的運動,何來不永遠運動的道理?”全班人都在盯著我,其實我不怕他們,他們認識範圍窄,“大家不理解,也可以去多看看書,真的。”
“要不要你來教我們?”老師停下,放下書。
“我只是提出意見。”
“任何一個科學真理,都在一定範圍內證實,不要強詞奪理。”物理老師退而言之了,“大家目前所學的定律,在現時是沒有錯的,不要受外界的影響。”
我又被全班人噏了一次,覺得我另類吧。
這次在課堂上的對抗,訊息很快就傳到父母那裡了。他們可能關心太少,晚餐時分開始交流交流。我們這個家基本是這樣,多在用餐過程中交流意見,其他時間也隨著我年齡增長,也越來越少,使我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孤獨,獨生子女是不是都有這感覺。我可能特別一點,人家可能多去找小夥伴,而我常常一人過。
“你今天在課堂上和老師提意見了?”父親問。
“只是粗淺的探討幾句。”
“我瞭解了一下,這科學的東西,其實很多時候也和哲學一樣,沒有很明顯的對與錯的界限。所以,我不會在此批評你或表揚你。”
“那爸你跟我說這事又何意?”
“年青人,安心學習,少說一點,多做一點。人家書本的東西,是經過多年、多人證實是可行的,那你沒有必要去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意見。”
“意思是我不作聲就好。”
“安心學習!”父親再重複剛剛的話。
“那還支援我多學課外知識嗎?”
“你有多少腦力,在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任你去學,在人群中注意不要太過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容易被理解的,可能都是低能的知識和庸才。你得學會去證實自己所學知識的可行性,不需要急於去表達你自己。”
“謝謝爸爸。”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任老師,這話真不假。有了父親的這番話,我放心多了。他也不是很難溝通交流。
此時,我從內心裡,也特別感謝父親,有他的支援,我心情舒暢,對學校課堂的對抗事件,沒有什麼在意了。
回到學校,在班上我是朋友少的那種,其實我也不需要太多朋友,所謂朋友多是沒有意思的。但朱可除外,他對我信任度應當很強,從意識上他也會支援我。
“喂,你真大膽,看不出啊,你竟然敢在課堂上大膽對抗老師。”
“那裡是對抗,是探索知識好不好。”
“我覺得你說得有道理。真的。”朱可看著我,對我予以肯定。
“這個世界不是以錯對或者有無道理來組建成的,否則就不豐富多彩了。”
“不堅持己見了?”他有點取笑,“別讓我看不起你,我剛剛有點崇拜你,不要撲滅啊。”
“我管好自己,我堅持自己的真理,就足夠,你們好好背書去。”
“經過幾個月的交往,我覺得你不一樣,你能力超強,不是一般人,我真的信你。這世界上不缺少奇才,像我們村那就有一個奇怪的事,有個座獨秀峰,筆直又高,村裡每一代人就會出一個能輕鬆徒手爬上去的,你說奇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