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安話音落下,四下嫉妒目光頓時收斂。
藏書閣編纂不同於翰林院編修,後者屬於內閣預備役,身份清貴,前者純粹就是修補典籍的清水衙門。
“朕允了。”
隆慶帝沒有任何為難,反而關懷道:“唐愛卿年老,當值不必點卯,內帑中有一株玄參,賜予愛卿滋補身體!”
“謝陛下隆恩。”
李平安感激涕零,三叩九拜,心底恍然明悟。
難怪在百官口中,隆慶帝乃千古仁君,尋常老者聽到這幾句話,縱使讓他抄傢伙上戰場都不會皺眉。
李平安剛剛退回原位,百官中有人出列,是禮部嚴尚書。
“唐編纂六十中進士,乃文道昌盛,國泰民安,方才降下祥瑞,臣為陛下賀!”
其餘官員勳貴立刻醒悟,齊聲跪倒恭賀。
“臣為陛下賀。”
新科進士從無數人中殺出來,個個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反應絲毫不比百官慢,一時間祝賀聲響徹勤政殿。
隆慶帝笑容滿面,輕撫鬍鬚:“眾愛卿平身,朕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比不得皇爺定鼎之功。”
百官聞言,又是一頓輪番誇讚。
這個說陛下謙虛,那個說當今賦稅是季祖時數倍,又有人說陛下已經五年沒批死刑,仁德無雙。
李平安聽得心生疑惑,怎麼沒人提先皇功績,稍稍抬頭看向右前方。
兒子唐英官至刑部員外郎,感應到目光,給了老爹一個無奈眼神,微微搖頭嘆息。
站在更前面的吏部尚書,內閣之下第一天官的陸京,同樣如此。
李平安恍然,讀書人不喜先皇。
“現在的新派官員,也不是曾經的新派,純粹成了一個名號!”
君臣互相吹捧過後,隆慶帝又關切了幾句頭甲三名,新科進士面聖結束,由內侍領著到旁的宮殿等候瓊林宴。
李平安站在角落,時不時有同年過來打招呼,連狀元公都不例外。
一個仕途沒威脅的祥瑞,沒人不願意交好!
……
數日後。
李平安終於忙完了應酬,晌午時分來到天牢。
昨日宴席上已經知會過,牢中幾位官員早早在門口等候,一是歡迎陛下眼中的祥瑞,二是尊重陸京手中的權勢。
官員後面跟著十幾個獄卒,眼見著李平安走過來,不禁露出敬佩、尊重。
當年卑微的差役,如今高中進士為官,當真是能激勵人心!
為首的劉司獄歡迎道:“唐大人,裡面請。”
“劉大人無需客氣,本官也是牢裡的老人,回來就像回孃家一樣!”
李平安一句話逗樂了眾人,氣氛頓時歡快許多,孫主簿、常校尉等人紛紛上前搭話,隱隱帶著幾分恭維奉承。
牢裡誰不知道,前些年馬主簿走了陸尚書關係,調往涼州任職。
從縣令開始一路晉升,如今官至涼州通判,六年時間抵得上過去二十年奮鬥,當真是朝中有人好做官。
說話間來到廨房,已經準備好了兩桌酒席。
幾個官員在一桌,另一桌是與李平安相熟的胥吏,譬如魯御、餘差撥等等。
現在的餘差役已經不是先前的餘差撥,職位父辭子繼,二十幾年間,牢裡已經換了一代人。
吃罷酒席,李平安提出探望恩師。
劉司獄頷首道:“唐大人儘管去,需不需要陪同?”
“恩師畢竟是犯人,我自己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