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看小蘭走遠,自己也回到了家裡邊。
陳二和李鳳兩個在城裡邊當裝卸工,已經來了兩個月了。
家裡邊的地都租給了別人種,他們兩個也省心了。
每天雖然有點起早,但是對於農村人來說,這都不算什麼?
兩個人給一家拉圓蔥的商戶人家裝袋子,每一個小網袋裝上十五斤,先裝一個大約的斤數,然後擺放一堆,最後在一個一個的量重量,多一個,少一個,把一袋子裝上十五斤就行,然後再把這十五斤一袋的圓蔥重新地擺放好,在院子中擺成了一堆小山一樣。
他們倆每天計件的話,能賺到一百多元,但是他們倆在這裡是供吃供住的,也不管能幹出多少,就只給他們一百元,時間雖然長了點兒,兩個人已經很知足了,一百元,想想一個月就是三千,農村種上那麼點地,一年才賺到三千塊錢,兩個人來了兩個多月就已經賺到五六千元了,而且,李鳳還發現,老闆每拉一輛圓蔥,卸上幾噸以後,很快的就會賣出去。
大大小小的車輛來這裡拉圓蔥,他和陳二還要把圓蔥一袋一袋的給放到車上去,幾噸的圓蔥,三四天之內就沒了。
有一次老闆和老闆娘兩個在數錢的時候,他在旁邊,聽見他們兩個小聲的談話。
老闆娘說:“這一車圓蔥我們賺了多少?”
老闆說:“就兩萬多元吧,這一次賺的少了點,底價格高。”
當時李鳳聽見的時候,有些不敢相信,他們一天才掙一百元,三天賺三百元,可是人家老闆三天就把圓蔥賣沒了,賺到了兩萬元,還說不太多,差距也太大了。
那老闆一天穿得非常體面,站在他們面前和別人說笑話調侃著,生活特別的滋潤。
人咋就差距這麼大呢?想想在農村裡邊過的那些日子,農村人真是和城裡人沒法比,人家能賺到那麼多錢,自己為什麼不能賺那麼多錢呢?只是給人家打工,活得簡直是太不值了
我好難啊2022/6/612:24:40
然而,陳二卻不想這些,他一天能賺到一百元錢就知足,李鳳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就想別人能賺那麼多錢,她也要賺那麼多錢。
每天來拉貨的人,有一個開著三輪車的年輕人,和他年紀差不多,來了還要和李鳳兩個聊上一會兒,李鳳想透一透他的口風,他是怎麼賺錢的?每天賺多少?這樣想著李鳳就迷迷糊糊的睡去了,陳二白天干一天活,晚上累了洗一洗身子,吃了飯以後呼呼就是一宿,攢足了精力,第二天早晨再照樣幹活。
他已經起來了,李鳳昨天晚上沒有休息好,還在呼呼大睡。
“李鳳,趕緊起來吧,一會兒晚了。”
李鳳哼了一聲,半天才起來,老闆娘已經在那裡邊招呼吃飯了,兩個人走過去拿起了饅頭。
他們來了兩個月,已經吃夠了圓蔥!天天都是雞蛋圓蔥,每天包子都是圓蔥餡兒的,感覺喘氣都一股圓蔥味,吃了兩個饅頭以後,兩個人就來到了院子裡邊,開始一天的工作。
李鳳一邊幹著活,一邊盯著昨天來上貨的那個年輕人,果然,那個年輕人開著一輛三輪車又來了。
“給我來十袋圓蔥。”
一次就十袋,一代十五斤,十袋就是一百五十斤,李鳳急忙走過去
,往他的車上一邊裝蔥從一邊問。
“你這圓蔥要拉到哪裡賣呀?”
年輕人覺得李鳳和他年紀差不多,有共同的語言,每次來都是李鳳給他裝車,而且把車給他裝點闆闆正正的。
她對李鳳的印象很好。
“我拉到小市場那邊去賣,還有一些大蒜,鮮姜什麼的。”
“你沒有賣別的嗎?為什麼只賣這三樣東西?”
那個年輕人腦瓜靈光的很,坐在車上就等著李鳳給他裝車,他一手都不動,彷彿他是老闆似的。
“我為什麼賣這三樣東西?就是因為它們剩下了也不會壞掉,能放上很長時間,本錢不大,不像那些賣青菜的,一天兩天賣不掉就爛掉了,那就是賠本,所以我覺得賣這幾樣東西雖然慢一點,但是保本啊,扔的少。”
原來是這個原因,李鳳從他的口中得到了一些做買賣的知識。
“你這元蔥怎麼賣?一斤能賺到多少錢呀?”
年輕人對做買賣非常的有興趣,他也願意和別人說起這些做買賣中的一些事情,就毫無保留的全部說了出來。
“這圓蔥老闆給我們一元一斤,十五斤就得十五元,我們賣到一元五或者是兩元,算一下一元五的話,一袋圓蔥就掙七元多,那麼十袋就是七八十元,去零頭也能掙上五六十,而且這一天的話,十袋圓蔥輕鬆的就賣沒了,不是一筆很好的收入嗎?還有大蒜,鮮姜什麼的,每天總要能賣上二三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