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選舉出一個管理委員會,由委員會制定行動計劃發號施令。
管委會馬上開始工作起來,給這支部隊起名叫向南軍,然後又頒佈兩道命令,第一按各千戶所編制聚攏人群,第二掩埋犧牲人員的屍體安撫人們的情緒。
接著管委會要求人們回自己的千戶所去收集糧食和武器,然後趁朝廷鎮壓大軍到來之前轉移。
賀霖沒有找到賀錦堂和賀承義,想來也是已經犧牲了,所以情緒很低落。
文奉賢在一旁好生安慰。
而且文奉賢作為管委會成員之一,還推薦賀霖擔任一支五百人組成的精銳營的統領。
賀霖本來想推辭的,但是眾人都覺的賀霖魄力修為高,而且剛才作戰時勇冠三軍,所以除了賀霖再無二選。
向南軍的眾人忙活了一夜,到拂曉時分人們才重新集結完畢。
人群各種大包小包的揹著,牽著馬趕著驢,還有的推著獨輪車,完全是一副逃難的樣子,實際上也確實是逃難。
向南軍管委會決定繞過城池走小路向扶南國前進。
謝良廷作為邑州邊軍統帥在接到朝廷鎮壓南昭東衛暴亂的命令後,第一時間就派人去查探那裡的情況,結果那些千戶所都空空如也,人也不知道跑哪去了。
還有一件事讓謝良廷頭疼,就是南昭南衛在東衛發生暴亂的第三天也發生了暴亂,而且這次暴亂是兵戶們得知東衛暴亂訊息後主動發起的,朝廷還沒有新詔令鎮壓其它的暴亂,但是謝良廷有一種感覺,這種暴亂可能在幾天時間內已經在邑州各地發生了。
實際上也確實與謝良廷預料的那樣,邑州各郡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兵戶暴亂。
謝良廷不得不上書朝廷,要求採用安撫與鎮壓同時進行的手段來平定叛亂。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謝良廷沒有等朝廷批覆,就直接派出斥候四處搜尋向南軍的蹤跡。
當得知向南軍向扶南國方向逃跑時,謝良廷就作出了軍事部署,第一要求沿路各縣發招撫的告示,第二安派大軍去截擊向南軍。
向南軍人員組成太複雜男女老幼都有,行軍速度自然快不了,再加上不敢走大路,所以每天行軍都不到一百里,走了幾天也只是剛剛走到南昭郡與葉榆郡的交界附近。
由於路上看到了到處張貼的招撫告示,向南軍內部發生了分歧。
一部分人認為應該加快行軍速度逃往扶南國。另一部分認為行軍速度太慢遲早會被官軍截住,不如找一處深山落草為寇。第三部分認為應該相信招撫告示中的條件選擇招安。
管委會的幾人也分成三派開始爭吵不休。
賀霖是有點不相信那些招撫告示,什麼只要投降就遣回原籍既往不咎。
但是文奉賢卻想著向官軍投降,這讓賀霖覺得很為難,畢竟文奉賢一直對自己很好,這時候如果不支援文奉賢有點不夠意思。
眾人還沒有爭論出結果,警戒哨就來報告發現了官軍的斥候。
這下完犢子了,想跑也跑不了了。
很快一隊騎兵出現在了向南軍前進的路上百丈遠的地方攔住了去路,而後方大軍開進的隆隆聲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