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依然擁有獨立的能量防禦罩護體,可是中子彈爆炸的巨大沖擊波一瞬間將兩頭“伽藍”沉重的軀體生生掀飛出了數百米遠,重重地在早已經琉璃化的地面上砸出了一個幾乎可以埋進大象的巨坑。
體表的防禦罩微微泛著白色的流光,兩頭“伽藍”似乎並沒有受到損傷,在充滿了強烈輻射的火海中嘶吼著重新掙扎站了起來,對著天空揮舞著朗基努斯之槍,似乎要把丟下中子彈的戰鬥機從天空中捅下來。
剛剛釋放完1000噸當量級戰術中子彈的“戰隼”甚至還沒有飛出五公里外,就被來自於3點鐘方向的一道粒子光束打爆成一團紅色流火,甚至連飛行員都沒來得及彈射出來。
即使幸運的彈射出來,飛行員也難以在連爆數枚中子彈的大氣和土地上生存多久,中子彈的核輻射雖然低,卻是相對而言,哪怕在1400米直接殺傷半徑外,也依然受到潛在輻射損傷。
這枚中子彈的威力不僅僅放了兩頭“伽藍”的風箏,也一樣清掉了星門防禦罩外活動的部分第三紀元入侵部隊,特別是那些正在與rc135戰略偵察機進行電子對抗的電子戰車,內部的技術兵和無數電子裝置直接被強烈的核輻射和電磁脈衝燒成了焦碳。
緊接著,又是一道刺目的閃光,激盪的大氣層甚至被引動了一道道閃電直劈而下,毀天滅地的核武器威力直接誘發了天地異相。
“雄鷹”聯隊所攜帶的戰術中子彈可不僅僅只有一枚,正在像不要錢一樣砸了下去。
f16“戰隼”雖然是單發輕型戰鬥機,卻一樣擁有攜帶核武器的能力。
從烏代德美軍基地升空的“雄鷹”聯隊所擔負的使命,與之前折損殆盡的12架f22“猛禽”戰鬥機群並沒有什麼太大區別,它們的身份都是炮灰!
儘可能地削弱第三紀元入侵部隊的實力。消耗星門防禦罩的能量,以及尋找機會擊殺那些“伽藍”或者為後續的援軍制造攻擊機會。
在客場打消耗戰,第三紀元的入侵部隊無論如何都沒可能耗得過現今世界的人類。
看到前方已經白熱化的扎伊爾盆地戰區,“3號機”駕駛艙內接二連三響起飛行員們的聲音。
“開啟頂部飛行甲板,升降臺啟動,準備釋放戰鬥機,‘龍騎士’,祝你好運。”
“開始確認目標,‘卡姆魯’。數量12架,多目標鎖定完成,預備,發射!”
“粒子炮預備,開火!”
四道藍白色的光束從葵花籽模樣的大型運載飛行器左右激射而去。準確無比地擊中了四架“卡姆魯”截擊機,充足的運載空間意味著可以攜帶效能更強大的校射系統,射擊精確度遠遠不是那些截擊機能夠相比的。
哪怕第三紀元的空中戰鬥兵器防禦力遠遠超過這個維度世界,可是在自家的粒子光束炮面前依然沒有任何抵抗力,當場被貫穿並裂解成無數大小的碎塊。
這些截擊機隕落時的表現與現今世界人類的戰鬥機完全不同,最多冒出黑煙或者四分五裂,極少會發生劇烈爆炸。
不過由於科技樹不同。現今世界人類透過繳獲的戰利品作逆向工程解析出來的技術並不同,往往要比第三紀元文明花費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的精力和資源才能夠復刻出效能勉強合格的仿製品。
在硝煙繚繞的戰場上,穿透力更強的粒子光束炮確實比鐳射好使的多。
藍白色粒子光束炮的餘韻未盡,“3號機”左右兩側的內建式武器艙開啟。各探出一具轉輪式導彈掛架,一枚採用雙吸氣道結構的pl13超視距空對空導彈顯露了出來。
導彈尾部火焰一閃,青藍色的火光迅速推動著恰好脫離掛架的彈體高速衝了出去,轉眼間撕裂了音障。
在雷達螢幕上顯示出來的游標提示引數。這兩枚導彈的速度轉眼間攀升至4.1馬赫,這意味著這艘大型運載飛行器和星門防禦罩之間的距離。完全是這兩枚導彈的不可逃逸區。
緊接著轉輪繼續轉動著,又是兩枚導彈激射而出。
由於雷達系統和火控計算機系統早已經確認好了各自目標並且輸入了掛架上的導彈,“3號機”以每三秒一枚的速度,飛快地釋放出了十二枚空對空導彈。
作為專門清剿“伽藍”的主力,“裁判所”不惜一切代價調集手上的力量將龍騎士這張底牌使用在了最關鍵的時刻。
作為執行關鍵任務的“3號機”恰到好處地利用了戰場上的節奏,攻擊的時機正是敵我雙方在全力火拼一擊後,舊力未盡,新力未生的時候。
如同機槍一樣,連續發射空對空導彈的“3號機”在狗鬥圈邊緣,一枚枚pl13空對空導彈拖著白色煙跡兇猛凌厲地咬上了自己的目標,一團團火雲炸起,正在攻擊或者被攻擊的“卡姆魯”截擊機就像雨點一般被擊落。
突然殺入戰場的大型運載飛行器就像巨大的火力堡壘一時間打了個滿堂彩,所獲得的戰績甚至不輸於美軍“雄鷹”聯隊發動的第一波齊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