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這個傢伙倒是有兩下子嘛!
林默忽然有些奇怪f22的飛行員彷彿也一樣有了光鏡術,可以看到視覺盲區外的自己,不由有些驚訝。
可是驚訝歸驚訝,林默卻沒有一點手軟,向後拉動操縱桿,殲14“鷹隼”輕盈的側轉過身,以比f22更寬一些的翼面承受下墜衝力,生生下挫了數十米,然引擎的轟鳴爆發中抵消了勢能,緊接著偏轉尾翼重新爬升。
爬升能力一直是中國人研發的強項所在,最初米格機的高空高速效能被各大飛機設計所延續了下來。
殲14“鷹隼”在一瞬間重新咬上了f22“猛禽”,只不過離對方的距離更近了。
雖然f22“猛禽”效能出色,特別是載重力幾乎是殲14“鷹隼”的38%。
但雙方現在都處於空載狀態,而且“鷹隼”也恰如其名,體形更比“猛禽”輕盈得多,而且中國人的氣動力設計已經超過美國,在爆發出超音速的狀態下,“鷹隼”甚至還比“猛禽”還要快上兩成。
比衝刺競速,f22完敗於殲14。
一進入超音速,f22“猛禽”明顯就感到不支,特別是近距離的超機動性,甚至趕不上殲14“鷹隼”靈活詭異的機動路線。
彷彿是隼科裡面最神俊的矛隼海東青,殲14在天空中舞動出一個又一個不可思議地機動,完全不拘泥於常規的戰術機動,多家電視臺的現場主持人和專業的嘉賓早已停止了滔滔不絕的點評,因為他們已經沒有再開口的能力。
這一切不僅僅歸功於林默,還有殲14引擎上的全程可調收斂、擴張式三元向量噴管的功勞,論起向量推進,f22的二元向量還是不夠看。
盡職的攝像師彷彿局外人,透過高效能的昂貴裝置將畫面捕捉下來,電視機面前的觀眾和現場觀眾一樣都已經被震撼到了骨子裡,那一個個充滿想像力的戰術機動,匪夷所思。
簡直是一個潘多拉寶盒,一經開啟,就湧現出無數對各國空軍飛行員們擁有致命誘惑的神奇機鬥術。
這是一場赤/裸/裸的炫耀,殲14“鷹隼”的首次問世秀。
“那是,我竟然看到了x31的影子,中國人想幹什麼?”
幾乎快要把自己的眼睛嵌到了軍用望遠鏡裡,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本次參展的主管湯森.威廉姆斯不可自制的渾身發抖地喃喃自語。
x31是美國人提出追求過失速機動,以主動控制技術(activecontroltecogy為特點的實驗機型,其帶向量推力的超短距起飛著陸控制和無尾飛行研究為美國多款戰鬥機設計提供了技術驗證,f35的b型艦載機版本垂直起降技能正是從此衍生出來。
美國人從1986年設計出來的這款實驗機甚至可以發揮出比眼鏡蛇機動還要神乎其技的飛行技術,看似幾乎就是機皇了,可是其隱身效能卻是致命性的缺陷,超機動能力再強,也是導彈的活靶。
可是中國人的殲14“鷹隼”竟然發揮出這種程度的能力,實在是讓國際航空界的巨無霸之一,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大吃一驚。
自己竟然招惹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傢伙?
這個國防星的水究竟有多深?
湯森.威廉姆斯心中沒來由的糾結起來。
“警告!警告!你們已經接近飛行警戒區,即將觸到禁飛區,請馬上返回!請馬上返回!”
林默和野間佐一郎的耳邊同時聽到了地面法國防空部隊的嚴厲警告,在不知不覺間兩架纏鬥中的戰鬥機已經出了演習區,進入了橙色警告的警戒區。
不論是f22“猛禽”,還是殲14“鷹隼”的駕駛艙內齊齊發出了刺耳的警報,他們已經被被地面完成預熱的防空導彈鎖定,法國人可是真敢幹的出來。
“該死!”
雖然有陌生的加密通訊頻道指點,可是他卻依舊無法順利的及時抓到那架“鷹隼”的位置。
作為高速戰鬥飛行器,一眨眼的功夫就會出現在另一個位置,延時資訊的價值已經大打折扣,只能憑藉移動的兩點作預判,這對腦力的消耗有些大,甚至無法完全照顧到戰鬥機操作。
這種作敝式的通風報信並沒有讓野間佐一郎擺脫困境,也最多是稍好一點罷了,卻依舊無法避免不知不覺間陷入到左支右絀的窘境。
地面防空導彈雷達鎖定的警告聲猛地讓他清醒過來,不顧跟林默繼續糾纏,猛然拉回機頭往演習區域飛去,開玩笑,空載演習,自己沒有一槍一彈,還能當真不成?!
“猛禽”突然毫不猶豫的掉頭就走,讓地面許多觀戰人員心中一陣惋惜,一些不明所以的人還以為野間佐一郎要使一記絕命回馬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