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衛和庭衛軍三百騎間的碰撞結果,顯然都有些出乎雙方的意料。
之前喧囂聲甚烈,氣勢十足的庭衛軍,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大,不同高手等級之間的差距不是靠叫聲大,氣勢足就能抹平的。
而之前沉默冷靜,或許稍帶緊張的光明衛,卻比想象中的強大許多。
十八名一流好手的對戰,雖然還沒分出勝負,但其餘的五百多騎的混戰基本塵埃落定。
在四名一流好手的帶領下,光明衛這邊不斷取得人數上的優勢,這個時候又不是江湖上的比武對戰,不用跟對方講什麼武德,就是要人多欺負人少,不到一炷香時間,就把二百多騎的庭衛軍打得落花流水。
畢達成眼見勝負已分,果斷叫停認輸。
再繼續鬥下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怎不能指望博威等九名一流好手能快速擊敗各自對手,然後再殺敗對方几乎完整的二百多騎吧。
且不說博威等人能不能戰敗各自對手,已經戰勝其他庭衛軍的二百多騎光明衛,也不會坐實這邊的爭鬥不理,肯定要一起上啊!
儘管與石飛虎,嚴以待,黃一等九名光明衛高手斗的難分難解,且博威等九名庭衛軍高手都面帶不忿和不甘之色,但在收到草原真王畢達成的認輸指令下,還是打馬一旁罷戰停手,一個個眼珠瞪著像琉璃球,咬牙切齒的恨不得重新派人再戰挽回草原庭衛軍的體面。
但以畢達成的身份,既已開口認輸,又怎會說因之前估計不足,此戰不算,重新選人再戰的話,作為草原之主,這點度量還是有的。
再說,不是還有絕頂高手之間的一戰嗎,以大祭司顏古步入絕頂之境多年的武道修為,總該能拿下步入絕頂之境不到一年的葉知秋吧。
葉知秋和大祭司顏古踏入校場後,沒有直接動手交戰,兩人採用的是文比,這也是畢達成想到的對於顏古來說比較有利的比法。
畢竟直接交手的話,意外情況太多,和個人的鬥戰經驗以及臨場發揮都有很大的聯絡,有些人十成功力還用不出八成,而有些人可能十成功力能用出十二成的威力來。
為了更進一步增強大祭司顏古的勝算,安排兩人第一局的比試,就是武道修為的比拼。
就像當初在荒漠中,應無涯突然出刀壓制葉知秋,致使兩人陷入丹田內真氣渾厚度的比拼一樣,要不是後來葉知秋髮動精神秘劍突襲應無涯的精神力,從而擺脫對方的壓制,最後必然會因真氣的削弱耗盡而落敗。
這種直接進行真氣硬碰硬的比拼,沒有一點可以避讓借力的地方,完全看個人修為高低,武道修為高的一方必然是大佔優勢,且這次葉知秋還不能調動精神秘劍攻擊對方。
顯然,畢達成是打著讓大祭司顏古先在武道修為上壓制葉知秋,消耗其大量真氣,致使後面的比試可能會因後繼無力而落敗。
好在畢達成也是要點臉面的,沒有提出直接以雙掌接觸或者用兵器相抵來比拼真氣強度。
而是在兩人中間立一齊胸高平臺,其上架有一根腰粗的圓木,兩人出掌各自抵住圓木一端,以這根圓木作為載體,灌注入真氣來進行比拼。
以一方受不住對方真氣推著圓木突進,從而後退出五步為落敗方。
儘管有這根圓木作為緩衝,當兩人同時調動丹田真氣出掌抵住圓木向對方推出時,葉知秋還是不禁向後退出三小步才止住退勢,與對方陷入絞著之中。
大祭司顏古丹田內真氣的渾厚度,竟然不比魔神教教主應無涯差,而兩個在天榜上的排名差距還是有一些的,應無涯排第六,顏古排第十一。
看來一開始顏古說自己鬥戰經驗不足,有可能是真的,天機榜上也的確沒有記載其什麼輝煌戰績。
要是兩人直接拿起兵器真刀真槍的鬥一場,說不定還真不一定是葉知秋的對手。
不過,葉知秋眼下也顧不得這許多,得想辦法搬回自己的劣勢才好,不然再退兩步就輸掉第一局了。
這邊觀戰的雙方,見葉知秋一開始就落入下風。
畢達成等一干草原王庭高層人物,自然露出計策得逞的笑容。
而石飛虎,嚴以待,黃一等光明衛高手,以及西門氏三人,東方氏三人,華山劍派三人都不禁為葉知秋捏把汗,暗自拳頭緊握,恨不得將自己的體內真氣過渡給對方好贏下這局比試。
觀戰的人高興也好,著急也罷,都影響不了兩人之間雄厚的真氣比拼!
葉知秋見直接輸出真氣可能不是對方的對手,穩住身形後,立即調動丹田真氣發出疊浪式大招透過圓木傳導給對方,看對方如何接招!
大祭司顏古見一開始就逼退葉知秋三步,心下不禁放鬆下來,想著老夫吃的鹽比你小子吃的米飯還要多,這要是在武道修為上輸給你,那老夫這麼多年真是活到狗身上去了。
當即也不準備加大真氣輸出力度,反而想著就這樣維持下去,爭取耗盡葉知秋的真氣,這樣就可輕鬆拿下後兩局比試。
不得不說這種想法是好的,不過卻並不能如其所願,心情還沒放鬆多久,就感覺一股磅礴的真氣就像一道巨浪從圓木中傳來。
大祭司顏古大意之下,幾乎立足不穩,好在武道修為要強過葉知秋半籌,稍微加大真氣輸出力度便穩住身形。
然不等鬆口氣,一道比剛才更強的真氣巨浪便湧過來。
大祭司顏古當即面色一紅,雙目圓瞪,顯然這一下吃力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