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北山真的摔了一跤。
據說,是被一根繩子絆倒。
有人解釋,那就是一根類似於絆馬索的繩子。
這個說法,是最早出現的一個版本。
後來,像許多容易被關注的事情一樣,版本越來越多。
一個已經退休的老人,摔了一跤,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關注度?
因為,這件事與天宇公司的被託管有關。
再後來,有一個據說接近真實的版本。這個版本的第一口述人,似乎就在現場。
甘北山有晚飯後散步的習慣。
也是,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人,一旦上了年紀,特別注重自己的身體。甘北山也不例外。
正因為甘北山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他才活出那種精氣神。
甘北山也是一個不服老的人。
而在下碼頭那個地方,晚飯後出來散步的人並不多。那裡的人,似乎都習慣於晚飯後就在家裡待著。
甘北山散步,往往就一個人。
老伴偶爾會陪他散步,次數有限。
甘北山散步時,手上拿一臺小的收音機。他喜歡聽的是評書,還有相聲。
不過,這晚上,他聽的是財經新聞。
自從遠峰請他出山後,他就喜歡上財經新聞類。
他先離開下碼頭,上了那座河上的大橋,在橋北的茶館前,站了一會。
可能吧,是想進茶館。
又可能,晚上吃的是稀飯,進去喝茶,喝不下去。
他沿著河北邊的一條沿河路而行。由東向西。
這條河的南邊,因為沒有列入舊城改造計劃,暫時沒有沿河路。想散步,只有到河北邊來。
水泥路面。
這條路面上,禁止通行車輛。在東西兩端,設有圓形的水泥石墩。
河北邊的沿河邊上,已經種植了綠化帶,伴有一些可以季節性開花的樹。春夏有香樟樹,秋有桂花樹,冬有臘梅樹。這時的臘梅樹還沒有到開花的時候。
這條沿河綠化帶,有三公里長。就是從東邊的大橋,到西邊的大橋之間。
站在河北邊,看河南邊,有隔代的感覺。這邊,之前也是低矮的民居。現在,已經建設起數幢高樓大廈。可在河南邊,那些遠古風的建築,讓人有年代久遠的感覺。
甘北山散步到了西邊的大橋,上了橋,到了南邊。從這裡,也可以回家。
他就是從這邊回家去的。
只是,由這邊回家,有一點不方便。主要是路面。
下碼頭當年建設時,是一下子成了規模,還是分期成了後來的這個規模,說法不一。
有史學愛好者查了資料,主要是一些人的口述,說是分期成了後來的規模。
這應該是對的。
因為東邊的巷子裡,鋪的是麻條石。西邊的巷子裡,鋪的是油光的花崗岩。
有人很是不理解,為什麼要在西邊的一些巷子裡鋪這種石頭。這種石頭,可比麻條石貴多了。
沒有可以說得通的解釋。
至今還是一個謎。
甘北山就是在這邊光滑的石頭上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