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又是這個地方?”
肖一若抵達燕京,乘上節目組接他的車輛,奔波了兩個來小時。
眼前,不就是三年前他參加比賽的酒店麼。
“肖老師還記得啊。”邊上工作人員笑道。
“怎麼可能忘記,”肖一若指著身後一條小道:“我們還在那跑過步,還是直接晉級,滿滿的回憶啊。”
“當初你是選手,現在已經是全國著名主持人。”
“呵呵,還需要學習。”
“謙虛了,肖老師,你的房間在303,選手將會在後天抵達這裡,今天沒有安排,明天會議通知會發在群裡。”
肖一若接過房卡:“謝謝。”
故地重遊,有些感慨,記憶裡酒店什麼樣已經模糊,走在裡頭,似乎又覺得熟悉。
作為選手時,兩人一間,升級成評委,享受了單間待遇。
將行李放回房間,他沒閒著,去拜訪了其他三位評委老師,喝了一肚子茶水。
今年也不例外,全國共有一百二十八位主持人參與,其中,不乏參加過一屆,甚至多屆的選手。
第二天的會議開了整整一天,過流程,看資料,介紹選手。
在看到選手時,肖一若挺感慨的。
一個個有些忐忑,緊張,又充滿著期待,和當初的自己一模一樣。
金話筒是橋樑,是臺階,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但競爭同樣激烈,身邊的全是對手,能否突出重圍,還得手底下見真章。
在幾位評委裡,肖一若的人氣無疑是最高的。
他介於主持人藝人之間。
既能主持節目,又能帶動收視,還有商業代言,無疑,是現在年輕人的目標。
最關鍵,金話筒出身,活生生的榜樣和奮鬥目標。
特別前幾天的小風波才結束,作為參賽選手,都看到了他的戰績。
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節目撲過,光是這點就讓人羨慕不已。
因此,不少選手見他之後,都紛紛上前取經合影,有點像他當初遇到陳建新的感覺。
幾個評委商量了,讓肖一若作為代表說幾句。
“一年一度的金話筒再次拉開序幕,我曾經站在你們的角度,所以能明白大家的想法。
以前有老師和我說過。
金話筒很重要,這是很多人頭一次站在燕視的攝影機前,和全國觀眾見面,甚至,有可能是最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