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物流系統,專門給予我們的物流團隊使用。”
“系統裡面配送的訂單類別有外賣、有原材料,打造一個統一的分單、搶單系統出來。”
未來這一塊,應該是還會有接單系統,為客戶提供一些運輸服務,這方面可是物流最大的營收點,肯定不能放過的。
只不過這個時候,曹興宇不想提這麼多。
凡事得一步步來。
頓了頓,只見曹興宇繼續道:“等到未來如果我們還有其它的配送需求,我們就只需要往系統裡面加訂單分類。”
“而至於配送的提成方面,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配送類別去劃分不同的提成金額。”
“甚至像原材料配送的這些特殊且固定時段的配送需求,我覺得不給提成都行!”
“不給提成?”聽到這裡,劉婷張了張嘴,一臉詫異。
“沒錯。”曹興宇意味深長道:“別忘了,我們的配送員的底薪是可成長的。”
“而成長的標準是誰來定的?不就是我們嗎?”
“像原材料這種的配送,頻率要遠遠低於外賣。”
“一家餐飲店鋪可能一天都只需要配送一次。”
“哪怕店鋪的數量多,那其實最終的配送需求也不會有多高,到時候再跟我們的配送員團隊平均分配一下,最後一個配送員每天頂多也就配送個幾家店鋪什麼的。”
“這個數量在我看來,根本就不是問題,我們完全可以考慮把這個原材料的配送列到漲薪考核裡面去。”
“對於我們而言,節約了這個環節短期裡的配送成本。對於配送員而言,每天或許只需要花個小半個小時,就能增加未來更高的底薪,他們應該也不會拒絕。”
“當然,這只是我理想中的想法,回頭是出對應的提成還是走我這個方案,如果是提成,哪有定多少合適等等,這些可以根據到時候的實際情況再去定。”
曹興宇沒有把話說的那麼絕對。
畢竟理想狀態和實際情況還是會有一些出入。
所以最好還是根據到時候的局面再去不斷調整。
這肯定需要一個過程。
“好,我明白了!”劉婷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她認為曹總說的這種模式有可行性。
不過確實還得看到時候真正的實踐和反饋。
而此時她也有點反應過來了,難怪當初曹總要給配送員的待遇裡面定一個底薪可成長,這個顛覆了配送行業的薪資標準。
原來是早就計劃好了,在這裡等著呢!
用可成長的底薪去讓那些配送員每天完成一部分原材料的配送,他們會拒絕嗎?
答案其實很明顯!
沒有多少人會拒絕。
因為底薪的增加,伴隨而來的就是五險一金的基數增加。
同時,也是對未來的一種投入。
畢竟誰能一直有活力的去做配送員?
每個月有幾百單的保底訂單,完成保底訂單後才能拿提成。
跑的越多,拿到手的錢才會越多。
說到底就是賣力活。
而如果能夠不斷提升底薪,那到時候每個月都可以不去追求提成了,只需要把每月保底訂單完成,就能有高額的薪資。
300單的保底訂單平均下來,一天只需要跑十單!
對配送員來說,這個數量真的輕輕鬆鬆!
兩相比較之下,孰優孰劣,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