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總到底是怎麼想的啊!
想到這裡,劉婷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曹興宇沒有理會劉婷的驚疑聲,自顧自的繼續道:
“對於我們來說,他們一系列措施並不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實質上的影響。”
“別忘了,我們的核心是我們的會員。”
“有近一百萬會員在手上,而這其中又有絕大部分是北城區的居民,如此厚實的一張底牌,我們有什麼好擔心的?”
“先不說會員潛意識會優先選擇我們這一點。”
“在相同的餐飲價格下,我們還有配送服務和精緻包裝等等優勢,並且相較於他們的圖片和影片可以進行擺拍而言,我們直播形式的後廚更能讓人放心、踏實。”
“而且,在這個方面,我們還可以稍微有意的去宣傳一下‘預製菜’,把‘預製菜’這個概念向更多的人推廣一下。”
“到那個時候,為了吃到更新鮮更靠譜的食物,大家會如何進行選擇,我想用不著我多說了吧。”
曹興宇口中所說的預製菜,是現如今餐飲領域內越來越廣泛的一個東西。
這是他在接觸做餐飲店鋪後,在研究餐飲連鎖品牌標準化的時候,所學習到的一個新知識。
要知道的是,在現如今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餐飲行業後,這個‘預製菜’的概念已經被越加放大。
因為預製菜的存在,可以省掉大量後廚的繁瑣工作流程,甚至有些預製菜可以連廚師都不用,節約時間加快出餐的同時,還能省掉一些人力成本上的開支。
畢竟資本是逐利的,怎麼樣能利益最大化,他們就會朝著哪個方向走,反正就是利益至上,其它因素都是浮雲。
而預製菜,其實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概念。
其中被世人所熟知的‘料理包’,也就是那種倒出來用微波爐加熱一下,然後再配上主食裝到餐盒裡面,幾分鐘就可以把餐品交到外賣小哥手上的那種,這種形式的,叫做‘即熱食品’。
這種型別的,在那種專門做外賣的店鋪裡面十分常見。
當你點一份外賣,看到一兩分鐘就出餐等待騎手取餐的時候,不用懷疑,那一定就是‘即熱食品’。
預製菜中,還有一種叫‘即烹食品’,與‘即熱食品’的料理包不一樣的是,這個是直接下鍋烹飪一下,什麼都不用做,只需要翻炒幾下,因為這種是已經完全加工好的食品。
這一類的,最常見的就是麥當勞和肯德基。
而‘即烹食品’和‘即熱食品’這兩種,是目前餐飲領域內最常見的兩種。
除了這兩種之外,還有一種是‘即配食品’,也就是通常說的淨菜。
這種只經過了洗和切,並且按照烹飪所需的菜量進行了打包,需廚師自行加工烹飪。
最後一種是‘既食食品’,也就是不需要料理,開啟直接能吃,像罐頭、冷菜、泡椒鳳爪之類的。
而曹興宇之所以會研究這個,是因為連鎖品牌當走到一定的高度後,標準化是必須要走的一步棋。
而餐飲行業標準化的核心,無疑就是對菜品進行預製。
當然,曹興宇最終定下來的方向,不會是‘即熱食品’和‘即烹食品’。
這兩種是毫無新鮮度可言的,特別是‘即熱食品’,味道、口感都很差。
因此,曹興宇定下的未來標準化方案是‘即配食品’。
也就是透過供應鏈把食材都統一洗好切好,然後分發到同城對應店鋪,最後由廚師進行現場烹飪。
說通俗易通點,就是在每個城市搭建一個食材洗切配中心,把這一塊的成本進行一個壓縮。
這一塊屬於供應鏈中的一部分。
這種的成本雖然會比其它兩種高很多,但是在食材新鮮度上的保障明顯也更強一點,最後烹飪出來的食物口感自然也就更佳。
不過,這些都是曹興宇後續的一些計劃,目前實王品牌離標準化還有點為時過早。
眼下曹興宇之所以敢提出預製菜這一點,是他知道市面上大多都是‘即熱食品’和‘即烹食品’,那些動輒就已經冷凍了八九天甚至更長時間的食物。
大型連鎖品牌倒是很難出現這種情況,但那種一家家做外賣的小店,就不好說了。
“曹總所言極是!”劉婷瞬間意會了曹興宇的用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