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之所以能夠入道因果之中,也是與入道死亡一樣,有一些特殊的前置條件。
那就是姜太一恢復真身,跳出俗世之外的那一瞬間。
他感覺到了因果。
俗話說,沒有拿起,哪來的放下。
沒有因,自然就沒有果。
就像是一個人平時身處在自己的家中,並不會感覺到自己身處在紅塵因果當中。
而若是等到有一天,他忽然來到了深山之中,打算出家離世,那麼在這一瞬之間,他的心頭便會閃爍過他在塵世中的一切經歷。
對不起的人,仇恨的人,愛慕的人……
此前半生經歷過的一切。
當他站在山中,朝著曾經的自己看去,那麼,便會無比清晰的看到自己在人世間留下的種種因果。
姜太一也是一樣。
當他走入人間,再走出人間的時候。
也同樣看到了這五十年來經歷的一切人事物。
那就是與死亡不同的另一種無所不在的天道的力量。
一條條籠罩在他身上的因果絲線。
彼此交織,複雜成網路,線頭通向人間八方,線頭的終點處,全都是他認識和經歷的人,與他有交集的人。
曾經在修仙界當中。
在某一個教派當中,叫做修士要敬畏因果,乃因自己種下的因,便要償還一切的果。
要還清楚自己欠下的一切。
所以,主掌修行者要在修行的過程中保持清淨純潔,不沾因果,便可以煉神反虛,進入虛空之境,成仙成聖。
然而。
很快就有另一個教派的人出來反對,不沾因果,完全是一條走火入魔的路。
那是坐死關,修此道者,一萬個人一萬個成不了仙。
而後又有一個教派提出來說。
因果的確存在,不能不敬畏因果,但被因果纏身,的確也不是一件好事,那麼不如行乾脆利落之事……
誰若讓我沾上因果,我便從根源上斬斷一切。
簡單來說,就是殺人全家,寸草不留。
因果可怕,不如不讓因果誕生,眾生畏懼於後果報應,卻不知道提前掐死萌因。
這一教派憑著這一理念,的確也走出了一些元神高手,有一位甚至由此領悟出了殺戮天道,以殺道斷因果。
然。
在姜太一的記憶中,那位憑藉以殺斷因果的大修士,最後死了。
殺人者,人恆殺之。
他自信能夠以殺力斬斷一切因果,做到因果不沾身,那是因為他此前擁有可以殺死大多數人的力量。
可真當他遇到一個自己根本抵不過的對手時,那死的自然就是他自己。
此人一死。
原來奉稱因果迴圈的那個教派,便立即出來說,這就是因果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