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這地方吧,還就得吃麻辣火鍋。來到江州,不在這裡撒點辣椒種子,倉耀祖都感覺是一種罪過。
就是這季節有點不對,只能等以後再說了,早晚辣椒會來到巴蜀大地,辣椒和花椒的邂逅不可避免,到時候麻辣火鍋說不定就能提早幾千年流行起來了。
倉耀祖開始準備涮鍋子的食材了。漢代其實是有火鍋的,不過大多是青銅材質的那種鍋,比較笨重,有一種叫五熟釜的鍋,有五個格子,可以保證食材不串味。
這簡直就是暴殄天物啊,吃火鍋怎麼能不串味兒呢,要的就是各種食材的相互滋養,混搭才是王道啊。
漢代是實行分餐制的,到了倉耀祖這裡就不行了,分餐制沒氛圍,還是一起涮大鍋吧,也不用五格,一個鴛鴦黃銅鍋足矣。
荀攸、典韋、黃猗和倉耀祖在那裡搶得不亦樂乎,辣得也是滿頭大汗。
荀攸嚥下嘴裡的食物,喝了一杯米酒,發問道:“將軍,你說的那位甘興霸很厲害嗎?我聽著你手下打聽來的訊息,他雖出身豪族,也是蜀郡郡丞,可也是個實實在在的賊寇啊。
當了郡丞也不好好幹,還在江上囂張,這麼憊懶的人要是我的手下,早就開革掉了,就這樣的人,也值得你千里迢迢地來招攬於他嗎?”
倉耀祖解釋道:“公達啊,你確實是個好軍謀,但你總不能去帶兵打仗吧,那不合你的身份,而這個甘興霸呢,打仗絕對是一把好手,武力高,膽子大,能服人,射箭準,尤為精通水戰,是天生的將才,這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製的水師都督人選啊。”
“具體有多強呢?”黃猗問道,一般情況下他不會多話,這也就是和倉耀祖熟悉了,才放開了一些。
黃猗雖然出自江夏黃家,還是主支,但是吧,他們黃家這個主支,好些年都沒出什麼人才了。
江夏黃家的代表人物是黃琬,因參與誅殺董卓,已於兩年前被李榷郭汜殺害了。
黃琬遇害,黃家的地位遽降,黃猗在袁術這裡的受待見程度也是直線下降,他就更不愛說話了,千金不如一默啊。
倉耀祖想了想用誰來凸顯甘興霸的厲害之處,片刻後才開口道:“這麼說吧,曹孟德袁本初麾下,在水戰上能勝過甘興霸的一個也沒有,有甘興霸在,能保江南數十年太平。”
“水戰太仰仗戰船,將領厲害不厲害,有很大關係嗎?”荀攸還是不認同倉耀祖這次千里求才之舉,而且求的這個才還是個武夫。
倉耀祖語氣肯定地道:“那肯定是有關係的,好的水軍將領能把戰船的威力發揮出十二成,一般的水軍將領則只能發揮出戰船威力的六成,這差距還不大麼?”
“反正我不懂水軍,你說的都對,行吧?”倉耀祖油鹽不進,荀攸只好專心地對付起火鍋裡的蝦肉來。
倉耀祖點頭承認道:“本來就是啊,不過,你說的水軍仰仗戰船,這話也沒錯,水軍就是各兵種里科技含量最高的,水軍將領的培養也是最難的。
我後面的很多計劃都要仰仗水軍,比如封鎖大江,比如據有夷州青州交州,比如跨海遠征林邑國,所以這位甘興霸我怎麼重視都不為過了吧。”
“好吧,這樣的大才你確實應該重視,不過,將軍期望他做的事情可不算出彩啊,青州夷州交州,不是海外荒土就是邊郡之地,就像我要來的這蜀郡一樣,不過是苟安罷了。對了,將軍不是答應送我去蜀郡嗎?你不會一直都在忽悠我吧?”荀攸問道。
倉耀祖搖頭道:“公達,你去蜀郡做什麼?真要給天子打前站啊?沒用的,你控制不了蜀中。
一把天火把劉焉稱帝的那點野望都燒沒了,又趕上他死了兩個兒子,這兩件事讓劉君郎心喪若死,背疽發作,估計也就是這個把月的事了吧。
劉焉病亡在即,劉璋繼位伊始,這巴蜀之地啊,且得亂上一陣子呢,你在這樣的時候去蜀郡赴任,性命堪憂啊。
我這裡別的不多,二千石總能勻一個出來,而且絕對安全無虞,公達何不考慮一二?”
“劉璋闇弱,才德難以服眾,這不正是我輩的用武之機嘛。將軍可能不知,攸武力可不低喔,對於自保,我還是很有信心的。”荀攸信心十足地道。
倉耀祖笑道:“呵呵,好吧,就算公達你能自保,可你能解決東州士和當地豪族的矛盾嗎?
你不能,那你就只能拉一幫打一幫,益州還是要亂。而且益州四塞之地,攻不進去也打不出來,實是雞肋一般的存在,最多能讓你苟安一時罷了。
如果我想要在這裡自立,那我肯定和你一起留下來,謀一番事業。但是吧,這巴蜀之地,我還真就看不上眼。”
荀攸喝了一杯酒:“蜀地和江東差相彷彿吧,同有山川之固,說到偏安一隅,這兩個地方應該是差不多吧。”
倉耀祖大笑道:“哈哈,那可差遠了,海外廣闊,物產豐碩,只要有水軍有海船,江東就絕對不是一隅之地。公達你要改變一個觀點,這天下不只是陸地,還包括海域。牧海所出也是能養民的。說到出海,其實巴蜀往南也能從交州出海,但是道路實在太難走了,非常不划算。”
荀攸道:“這麼說,將軍也是考慮過這益州之地的?”
倉耀祖承認道:“嗯,考慮過,但是放棄了,現在我手裡沒兵沒將的,就算劉焉病重劉璋闇弱,也不是我能輕易取代的,遠不如江東好取。而且我認為公達也是火中取栗,與你性格也不相符,這並不足取,”
對倉耀祖的看輕,荀攸也不惱,換了個話題繼續說道:“這位巴郡太守樊敏樊升達你真的不去拜會一下?嚴顏嚴希伯也是一員大將,你不招攬一下?這不符合你的一貫作風啊?”
倉耀祖搖頭道:“嚴顏年紀太大了,年紀大了就會求穩,應該是不會隨我出川的,待在這巴山蜀水裡,多自在逍遙啊,一大把年紀了何必出去受苦呢。樊升達太老了,他們樊家好不容易在蘆山紮下跟腳,可不會輕易隨我出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