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帶著朱祁鎮和于謙簡直是一路瀟灑自在,除了是酣暢淋漓的取得勝利之外,也感覺于謙確實是一個年輕的人才。
他現在認可了陳陽的說法,那就是大明王朝必須要有新一代的領軍人物。
如果只是依靠以往的那些老將,那大明王朝只會越來越衰敗。
哪怕就算是眼前這幾年這些老將還能打仗,但是未來必然沒有傳承。
現在帶了于謙之後,朱元璋除了要教導于謙兵法之外,還告訴了對方諸多的道理。
“對付這些邊境來犯之敵的時候,一定不要把這些人當成正常的人,他們都已經變成了兇殘的野獸,他們會吞噬我們這裡的百姓的一切的財產。”
“也要給我們所有計程車兵做好這種心理灌輸的概念,讓他們知道所有的人拿起武器的時候都是為了保家衛國,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親人。”
“他們不是在替自己戰鬥,他們是在替自己的親人戰鬥,他們是在替那些無數的渴望的眼神在戰鬥。”
朱元璋給於謙做起思想政治工作,當然這一首也是從陳陽那邊學來的,因為陳陽曾經告訴過他。
一支軍事素質過硬的隊伍,從來不是隻知道打仗或者是隻知道埋頭往前面衝殺,一定是在內心有一個共同的目標。
這讓所有的人都有了一個共同的信仰,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麼打仗,他們也知道自己戰敗之後的結果。
只有這樣的隊伍才能勇往直前,也只有這樣的隊伍才能夠,哪怕比敵人弱的時候,發揮出來的實力卻是遠超於自己的實力百倍。
憑藉著這樣的意志力就能夠打敗一支敵人的強大的軍隊。
之前朱元璋對這一切還不理解,但是自從在大同那邊的戰爭進入了尾聲之後,他就已經對陳陽的這番言論有了百倍的信心。
因為在大同那邊的一隻大明的軍隊明明只有兩千人,但是卻打敗了敵人的五千人隊伍。
原本朱元璋都已經打算要放棄這支隊伍,或者是從另外的一個方向調人緊急過去支援,只是不知道時間來不來得及。
畢竟敵人那五千騎兵可是極其的兇悍,就算是朱元璋對這支隊伍也不得不佩服。
但就是這樣的一支兇悍的隊伍卻被他派出去的二千人打的落花流水,而他也只不過是在臨出征的時候做過戰前的動員。
他當初也是把陳陽告訴他的這一番話,告訴了底下的那些士兵,當時他看到這些人很是激動。
他認為在面對著困難的時候,很可能會有人退縮。
他根本就想不到這些人竟然給他創造了一個奇蹟,又驗證了陳陽所說的那些言語。
于謙兒聽到朱元璋的話的時候,用力的點點頭,以少勝多的這場戰鬥,他也是知道以弱勝強,他內心的激動不比朱元璋少。
雖然他認為朱元璋說的這些話有道理,但是他可不敢直言不諱的這麼說,於是他拍著馬屁。
“還是先皇的戰鬥策略得當,而且士兵又知道兩位皇上御駕親征,他們怎麼能不興奮呢?所以是皇上給了他們力量。”
“他們帶著兩位陛下給他們灌輸的信仰,當然是無往不利,或許其他的軍隊遇到了同樣的困難的時候也不會退縮,因為他們都是我們大明王朝的好兒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