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戰功封侯,這份對待可不是一般的人能有的。俞大猷幹到現在也不過也封了一個伯而已,想要拿一個侯爵恐怕要等到死了以後。
一個皇帝,一個張居正,對戚繼光來說是最重要的兩個人,戚繼光有這樣的感慨也就不足為奇。
良久之後,戚繼光抬起頭說道:“老將軍,這一仗你可要打得漂亮一些,回去之後我給你報一個功。”
“讓我封侯啊?”俞大猷遲疑的問道。
戚繼光點了點頭,笑著說道:“老將軍勞苦功高,眼前這些水師就是老將軍從無到有一手建立起來的,老將軍真真吃盡了苦頭。”
“這麼多年了,老將軍為大明立下了這麼多的功勞。如果不是因為非軍功不可得爵位的法令,老將軍早就被陛下封侯了。這一次當然要圓了老將軍這份心願!”
俞大猷皺著眉頭說道:“不必如此。”
見到俞大猷的脾氣上來,戚繼光苦笑的從懷裡拿出一封信說道:“老將軍,這事你可不能怪我,這不是我乾的。”
戚繼光把信遞給俞大猷說道:“這是陛下的交代。”
聞言,俞大猷頓時就愣了,伸出微微顫動的手,把信接了過來。
開啟信看了一遍,俞大猷的臉色先是凝重,隨後嘴唇有些哆嗦,眼淚順著眼眶就流了下來。
這封信是朱翊鈞寫給他們兩人的,內容並不是很複雜,前面只是說了一些俞大猷的功勞,比如年輕的時候打仗、立的戰功;同時也說了一些他年輕的時候的委屈,被嚴嵩欺負,被人打壓,幾次起落。
皇帝在信裡表明了一個態度:俞大猷你的表現對得起大明、對得起大明的任何人,包括大明的皇帝。如果說非要對不起的話,那是我們老朱家對不起你。
在信後面,皇帝又寫了一些讓人動情的東西:
當初朕登基的時候年紀還小,老將軍不以朕年齡小而輕視,在京城為朕出謀劃策。這麼多年,老將軍一直在京城陪在朕的身邊。無論是建立新的京營,還是到外面去建立新的水師,老將軍任勞任怨從來都沒有過什麼怨言。
這麼多年下來,朕沒有給過老將軍什麼特殊的賞賜,朕這個當皇帝的虧欠老將軍良多。幸虧老天有眼,老將軍到現在還身體康泰。到了這個時候,老將軍還能出征。
原本朕覺得這一輩子都不能給老將軍封侯了,李廣難封,朕心裡也不是滋味。可是有了這一戰,朕心裡就活絡了起來。
老將軍既然有心,那索性就把這一仗打好、打漂亮。朕在這裡等著老將軍回來,到時候一定和老將軍一起同飲慶功酒。老將軍的爵位,朕已經準備好了。甚至連爵位名字,朕都已經想好了。
老將軍一生為大明爭戰、平定倭寇,奔波於大明的海疆,安定了朝廷的東南,此為大明江山社稷之大功勞!
朕準備給老將軍封一個定海侯,老將軍覺得如何?
老將軍覺得不夠好聽、覺得不行的話,還有平海侯,這個封號如何?
朕記得戚繼光好像有一首詩,“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
平海侯之稱原本是留給戚繼光的,如果老將軍要叫平海侯的話,那朕就給戚繼光平波侯。
老將軍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