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黑田長政曾派黑田二十四將之一的久野重勝前往偵查,被明軍擊斃。小西行長一看大勢已去,率領殘兵退守城北一隅風月樓。
入夜,日軍自東南方向突破,渡過大同江向漢城退卻。沿途早有李如松部署李寧和查大受伏兵等候,一陣掩殺,一直追殺日軍到江畔。
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明軍付出陣亡七百九十人的代價,給予日軍九千餘人的損失。
也是在這一場大勝之後,李如松就飄了,來了一個驕兵必敗。也就是因為這一件的大勝,李如松才在後面的碧蹄館吃了一個大虧。
朱翊鈞的目光很快就落到了整條戰線上,同時也看向了朝鮮的咸鏡道。
這裡還有一支大軍,朱翊鈞很想親自下場干預指揮。
但最後,還是忍住了。
雖然自己知道一些事,但是真正指揮大軍自己沒什麼經驗。
“八十萬對六十萬”的聲音不斷在腦海中盤旋,朱翊鈞可不想在歷史上留下這樣的典故。
朱翊鈞轉頭對陳矩說道:“等一下朕寫一封密信,你派人送給李成梁。”
“是,陛下。”陳矩在旁邊恭恭敬敬的答應道。
皇帝的臉色十分嚴肅,此時的陳矩不敢耽擱,甚至都不敢問。現在在戰時,搞不好是會掉腦袋的。
朱翊鈞準備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情報告訴李成梁,甚至是把一些推測告訴他。名義上也不會說是自己這個皇帝說的,否則會給李成梁太過多的壓力。
只是告訴他,這是遼東商量出來的,或是猜測出來的一些結果,拿給你只是希望你能做一些參考。
至於李成梁究竟會怎麼做,就是他的事了,朱翊鈞還是相信李成梁的。比起他兒子,李成梁經驗要豐富的多,也更老成持重的多。
這個時候,外面的聲音也傳了進來。
朱翊鈞站直了身子,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大勝的訊息總是讓人高興的,瀋陽城很多人都在等待著這個訊息。
無論是朝鮮人,還是瀋陽城中的商人。
現在瀋陽城中的商人已經蠢蠢欲動,如果不是因為戰局還沒有一個結果,他們早就出發趕奔朝鮮了。
用他們的話說,這是一個大賺一筆的機會。不說其他的,單單是販賣人口就是如此。
那些朝鮮逃難過來的人一路上都快餓死了,這些商人準備帶著糧食過去迎接,把這些人全都活著帶到遼東來。
現在整個遼東最缺的就是人,無論是與女真的貿易還是與蒙古的貿易,全都是缺人。
最近搞出來的種植業、棉紡織、畜牧養殖,甚至開礦挖鐵、鍊鋼廠,整個遼東就沒有地方不缺人。
商人們雖然從國內招收了很多地方的百姓,甚至朝廷也發配過來一些遊手好閒的流氓之流,但是人口依舊不夠,還有很大的空缺。
在此之前,這些商人就已經把魔抓伸向了朝鮮,只不過人手還是不夠。
而這一次戰爭使得很多朝鮮的百姓流離失所,跟著朝鮮國王一起湧向了大明邊境。
這使得大明商人看到了機會,很多人都摩拳擦掌,準備過去大撈一筆。
朱翊鈞沒有去阻止他們,只是讓官府拿出了一份非常嚴格的政策措施,擬定實行了安定朝鮮百姓辦法,保證這些朝鮮人不被真的當成奴隸。
朱翊鈞需要的是納稅的百姓,不是給這些商人或是大戶們找一些幹活的奴隸。
這是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