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現在大明的錢財還是不夠多,新式槍械估計燒錢燒得更厲害。不說其他的,金屬定裝彈藥的造價就不一般。
眼前的軍隊讓朱翊鈞覺得還是不夠。這次戰爭就讓自己覺得兵力有些捉襟見肘,西北那邊都沒有敢動用太多規模的部隊,遼東、朝鮮這一戰動用的部隊數量也不足。
沉吟了片刻,朱翊鈞說道:“這樣吧,寫一封信給戚繼光,告訴他讓他謹慎一些,不要做太多的動作。無論什麼時候,要以保全自身為要。”
“是,陛下。”王用汲連忙恭恭敬敬的答應道。
王用汲覺得皇帝的擔心都是多餘的,戚繼光打了這麼多年仗,當年最常乾的事就是以少勝多,戚家軍最出名的也是以少勝多。
現在戚繼光有一個這麼好的軍隊,他不把倭寇打個落花流水那是不可能的。
反正王用汲覺得不論怎麼樣,戚繼光肯定不可能打輸。不過寫一份這樣的信也沒有什麼壞處,叮囑一下表達一下皇帝的擔心。
朱翊鈞這才鬆了一口氣,想了想說道:“讓薊州和宣大的軍隊做準備,如果李成梁那邊進攻展開不順利,那就再多調一些人馬。”
“是,陛下。”王用汲恭恭敬敬的應道。
實際上,下面的人要比皇帝有信心,這一次李成梁動用了差不多十五萬人進入朝鮮,其中十二萬是遼東完成軍改的新式部隊,裝備已經統一換裝了;剩下的三萬人是從女真和蒙古人中抽調出來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一戰勝率很大,下面的人也非常有信心,而憂心忡忡的是皇帝。
王用汲就奇了怪了,皇帝總覺得戰鬥力不強,火力不夠的心思是從哪兒來的?
與此同時,鴨綠江邊。
李成梁面無表情的站在江邊,看著軍隊一隊一隊的過河,對身邊的兒子說道:“過去之後,切記要穩紮穩打,千萬不要亂來。”
“父親你放心,”李如松面容嚴肅的說道:“這一次一定要給倭寇一個教訓。”
第一個過江的自然就是李如松,他親自帶領一萬五千人馬渡江作戰。
為了保障安全,李成梁給兒子加了很多的籌碼,比如這一萬五千人全都是遼東軍中精銳中的精銳。
這一萬五千人還有很多精良的裝備,比如從京城剛剛送來的新式火箭彈和新式火炮,一大部分都被李成梁給兒子帶上了。
數量雖然不多,但聽說威力很大,據說裝備的是什麼黃色炸藥,好像很強的樣子,李成梁這一次也毫不猶豫的拿去給了兒子。
除此之外,還有重型機槍,李成梁也給兒子調撥了不少。
儘管如此,李成梁還是擔心,面容嚴肅的叮囑道:“萬事以保全自己為主,明白嗎?”
李如松頗為不以為然,總覺得父親已經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