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各地的仗已經不打了,軍改也沒有戚繼光什麼事,京城練兵的事也不用他操心,這就讓戚繼光心情有些不太美麗了。他還是嚮往戰場上的生活。
現在甚至有傳言,說戚繼光功高震主,皇帝不讓他出去就是因為害怕他再繼續立下功勞。
這種說辭讓戚繼光心裡有些不踏實,這擺明了就是有人要坑自己。
皇帝原本沒有這樣的心思,結果這麼一傳,皇帝聽到了沒準會生出這樣的心思來。
戚繼光是什麼樣的人,怎麼會看不出這樣的心思?
原本戚繼光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總不能自己跑出去找皇帝解釋吧?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麼?
只是現在寧夏叛亂讓戚繼光意識到這可能是自己的一次機會,而且還是非常非常好的一個機會。只要自己離開京城,可能這種坑人的流言就會變得少很多。
如果這一次自己再得意忘形、犯點什麼錯誤讓皇帝懲罰一下就更好了。
至於怎麼犯錯誤,那就簡單太多了。
當然了,戚繼光不會用打敗仗來犯錯誤。仗肯定是要打贏的,但是其他方面就可以搞一點,比如貪汙受賄啊、殺俘虜啊、搶東西啊。這種事操作起來對戚繼光來說沒有絲毫的難度。
於是在得到訊息的第一時間,戚繼光就跑到了皇帝這裡。
譚綸自然明白戚繼光的用意,只不過他心裡更清楚這件事實在是沒有辦法幫忙。
因為戚繼光給的理由實在是站不住腳,如果自己真的敢這麼明目張膽的幫著戚繼光說這樣的話,皇帝很可能會懷疑自己這些人在搞黨派,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譚綸只能硬著頭皮說道:“這次的事的確很嚴重,但絕對不像戚將軍說的那個樣子能影響到西北的局勢。”
“這兩年大明情況這麼好,陛下恩德遍佈四海,臣覺得不會有人妄圖逆天。寧夏這一次也不過是有一些人被豬油蒙了心,大多數人還是好的;西北那邊的部族也都支援陛下。”
“這件事讓西北的馬將軍解決就可以了,這些年馬將軍在西北也不容易。”說完,譚綸都沒敢去看戚繼光。
譚綸心裡很清楚,這些事交給馬芳來做是最合適的。那位老將軍這些年可是憋屈得夠嗆,現在有了機會肯定會願意出手。
朱翊鈞也想起了馬芳,只不過有些遲疑。沉吟了片刻,他面色嚴肅的問道:“馬芳的年紀畢竟大了,這個年紀合適嗎?朕可不想他上戰場有個三長兩短的。”
譚綸聞言,也遲疑了起來。
皇帝擔心的是有道理的,這裡面也有其他的問題,那就是萬一出了事怎麼辦?
老人家死在戰場上可不是什麼好事,大明現在用不著這種悲壯的死法。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馬家不光是馬芳一個人,他不是有兒子、有孫子也在西北嗎?讓他們上。”
說著,朱翊鈞轉頭看向正要說話的戚繼光,擺了擺手說道:“你不用想了,這次的事沒你的份。”
戚繼光眼珠一轉,神色堅毅地向前走了一步說道:“陛下,能不能讓戚金跟著去?”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