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也沉默了下來,他知道徐渭說的有道理。
大明和三娘子雙方看起來合作得非常好,可是雙方都明白彼此的利益並沒有那麼符合。現在能合作的這麼好,無非就是敵人是同一個人——辛愛黃臺吉。
可實際上,即便是在對付辛愛黃臺吉這件事上,大明和三娘子的目的也不一樣。
在大明這邊看來,三娘子和辛愛黃臺吉最好打一下,然後把他滅了。當然了,大明不出力最好。
你們兩方打起來,然後兩敗俱傷。我們這一萬人也可以幫你們,但是損失不能太大,這樣一來的話就是最好的結果。
可是對於三娘子來說,這是最差的結果。她才不希望自己和辛愛黃臺吉兩方人馬打得頭破血流,她想要的也不是這個。三娘子想要的是把辛愛黃臺吉吞併掉,這才是最好的結果。
想到這裡,馬芳嘆了一口氣,直接說道:“你說我要是在這邊打一場大仗的話,陛下會不會支援我?”
“打到什麼程度?”徐渭有些遲疑的問道。
馬芳沒有絲毫猶豫的說道:“打到衛青那個程度。”
徐渭臉上頓時就露出了震驚的神情。
他當然明白這裡的衛青指的是什麼意思,肯定不是說打這麼大的勝仗,或者是像衛青那樣打贏,而是指像衛青那樣打大規模的一場戰爭。
徐渭沉吟了片刻說道:“我也不知道,不過希望這一仗還是不要打的好。真要是這麼打的話,恐怕會生靈塗炭。”
馬芳瞪了他一眼,“生靈塗炭這種話就不要說了。”
馬芳也知道徐渭和三娘子的關係,自己和他說這樣的話,他雖然沒有明面上反駁自己,但是肯定不會支援自己。真到了朝堂上,徐渭還可能會站到另一邊。
不過馬芳的心裡的確產生了這樣的想法,覺得如此費盡心機的算計來算計去,還不如酣暢淋漓的大戰一場,一勞永逸的解決草原上的所有問題。
馬芳知道朝廷現在的實力。以前朝廷沒有這個實力,他也沒有提出過這樣的想法。
可是現在不一樣,朝廷有這個實力了,宣府和遼東那邊的危機已經解決了。這樣一來,朝廷就能調集出更多的人馬。
京城的新軍,加上戚繼光的軍隊,足夠自己在西北來一場大行動!
在遼東養上兩年的馬,那就能湊出一至五萬人左右的騎兵,甚至十萬人左右的騎兵都有可能。
這些人可能並沒有那麼好的馬術,很可能就是騎在馬上的步兵。那都不重要,因為不用你在馬上射箭,也不用你在馬上揮刀,你只要在馬上能穩穩的端槍就足夠了。
槍械優良的效能能彌補人馬配合上的不足,能快速形成一支精銳騎兵。上好的騎兵盔甲也能減少損傷,這就足夠了。
馬芳覺得這件事應該好好的想一想,回頭寫一份密奏送上去。遼東那邊已經這麼順利了,這邊也不用費這麼大的力氣。
實際上,朱翊鈞也不是沒有考慮過。
如果草原來打的話,那就打一仗。如果能和平解決,還是和平解決的。
朱翊鈞知道,這幫人如果被打敗了,他們會跑。往東肯定是不能去了,他們會往西,會進入青海、西藏等地。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些蒙古人就是這麼幹的,然後在青海、西藏等地發展壯大,最後形成了準噶爾,在滿清的時候鬧騰得也非常厲害。
如果明軍想要打的話,那邊也會變得非常非常麻煩,還不如就地在這個地方解決,把他們全都收編掉。
一旦把遼東和這裡的蒙古軍隊收編掉,大明就有了一支遠征軍,無論是往青海打還是往北打,全都可以。
至於說這些蒙古人會不會願意為大明打仗,辦法多的是。以自身的強大武力為保證,給他們好處。
朱翊鈞就是想打造一支只屬於大明的哥薩克。
哥薩克是一群生活在東歐大草原(烏克蘭、俄羅斯南部)的遊牧社群,是俄羅斯和烏克蘭民族內部具有獨特歷史和文化的一個地方性集團。
在歷史上,哥薩克以驍勇善戰和精湛的騎術著稱,並且是支撐俄羅斯帝國於17世紀向東方和南方擴張的主要力量。
在俄羅斯歷史上,沙皇透過收買哥薩克上層人物而控制哥薩克,哥薩克組成的騎兵是沙俄的重要武裝力量。
俄國向西伯利亞擴張的過程中,哥薩克是俄國的主要依仗。
這一點對於大明來說,很簡單就能做到。
等到遼東的城市發展起來,就可以給那方部族首領在城裡修建豪宅、腐蝕一些人,甚至都不用朝廷去做,下面的人就去做。
在這方面,朱翊鈞有完善的計劃。即便沒有完善的計劃,也可以摸著其他人過河。歷史上這麼幹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其中幹得不錯的就有滿清皇帝。
自己也可以學他們,聯姻這種事朱翊鈞心裡一點點障礙都沒有,他甚至都已經準備在朝廷上搞一次聯姻了。
馬芳當然不知道朱翊鈞的這些想法,覺得朝廷有這麼強大的軍事實力的確應該好好的幹一下,不然的話這麼多的軍隊放在那裡做什麼呢?
花這麼多錢、養這麼多兵,不打仗那怎麼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