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甲防禦弓箭一直都有非常好的效果。何況這種板甲都是京城當中專門研究出來防禦弓箭的。它們有完美的弧度,可以最大限度的分散弓箭造成的衝擊力。即便是一般的破甲箭,也很難射穿。”
“如果說還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它太薄了,對於流星錘、三眼衝等重型裝備防禦力有限,被人正面擊中的話很容易就砸癟了。”
“有利於防皮卡,但是也不利於防禦重砸。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斥候本來就是輕甲騎兵,為了增加速度,肯定要減輕馬匹的負重。”
“因此在選擇時,都是選擇身材矮小但是靈活的人,盔甲上也做了很多的減重處理,甚至腿部的護甲只做到了膝蓋和腳踝。”
“其他部分如果被射中了的話,那就只能怨你倒黴。反正不要命,回去之後再給你處理。這樣的設計把減重做到了極致。”
聽了俞大猷的詳解之後,吳兌臉上露出了震驚之色。
他沒有想到軍中居然已經能把裝備做到這種程度了,針對不同的職業做出了不同的盔甲。
“那普通的騎兵呢?”吳兌在一邊追問道。
“普通的騎兵盔甲也比他們的重,防禦力要比他們的好。”俞大猷解釋道:“主要是抵禦來自於正面的衝擊,甚至要抵禦從正面來的長槍的捅刺,所以盔甲要重很多。”
吳兌緩緩的點了點頭,理解了。
他又問道:“那沒有具裝騎兵嗎?”
在他看來,這技術已經不成問題了。如果是那樣的話,還真的可以打造一些具裝騎兵。
俞大猷直接搖頭說道:“具裝騎兵根本用不著。”
實際上,具裝騎兵的確是好,但你也要分跟誰打仗。
首先是和蒙古人打仗,這東西就沒什麼用。人家輕騎兵速度快,圍著你繞圈,你都追不上人家,具裝騎兵只能讓人家封死,跑又跑不了,追又追不上,全都是刀把子。等到你馬力不足、逃不了的時候,就是被人家全殲的命。
何況那種東西太重了,很容易增加後勤的負擔。運輸起來太麻煩,根本就沒有什麼必要。比起那個情況的話,還不如多帶點進攻型的武器,比如火箭炮。
別人不知道,俞大猷現在就最喜歡火箭炮。雖然那個東西打起來沒有炮打的那麼準,就只能扔出去炸到哪裡算哪裡,偏差非常高。
可是這個火箭炮也有好處,量大覆蓋。對於俞大猷來說,這絕對是破密集陣型最好的東西。
對付騎兵,只要沒有密集的陣型衝陣,那騎兵算什麼?
會被步兵當成靶子來打。
沒有大隊的騎兵,什麼都不是。
如果他們敢用幾千上萬人的騎兵衝陣,那就一輪火箭炮過去,全把他們打散。那麼大的面積,根本就不用考慮精度,打到哪都算。
聽了俞大猷的解釋之後,吳兌大概也明白了。
這些盔甲其實並不是用來做什麼防禦的,只是給官兵心裡一種安慰:我們有盔甲保護著自己。
實際上,以新軍的作戰方式很難用到盔甲。
只不過現在當兵的,你要不給他發一身盔甲的話,他總覺得自己的防護率不夠,這會影響士氣。
等到以後他們習慣了,盔甲逐漸就會被淘汰了。畢竟每次打仗都用不上,而且穿著還很重,他們就會逐漸縮減這些東西,到最後基本就習慣淘汰,就不要了。
在這種事上,朱翊鈞也沒有很好的辦法。畢竟盔甲是很花錢的,而且花費還很高,他也不想打到這些東西。
花費那麼多錢,造點別的不好嗎?
大炮、火槍、火箭炮,哪個不行?
大概瞭解了一下俞大猷的裝備之後,吳兌的臉上就露出了古怪的神情。
這樣的部隊居然派過來一萬人?
吳兌覺得這一次朝廷實在是有一些小題大做了。蒙古即便來個幾萬人也不是俞大猷的對手。
再加上宣府駐紮的軍隊,這一仗可以打一個殲滅戰。
吳兌看向俞大猷的目光有些火熱。
咱們好好的研究一下吧,看看這一次什麼搞一波大的?
俞大猷只能面露苦笑,遲疑了片刻說道:“大人,京城那邊原本是不想給我們一萬人的,是陛下體恤我們兩個老傢伙。”
“要知道,西北不太平,隨時準備打仗,遼東也要準備打仗,京城的壓力很大,糧草也很吃緊。”說到這裡,俞大猷苦笑著搖頭,沒有再往下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