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面有了主意之後,王家屏就恭敬地站起了身子,對著朱翊鈞說道:“陛下,臣覺得徐先生說的有道理。”
這代表著他對徐渭的認可。
見狀,朱翊鈞輕輕地點了點頭。
王家屏這個人自己還是瞭解的,別的地方不好說,能力方面是有的,最關鍵的是也有容人之量。
對於這一點,朱翊鈞很滿意。於是他說道:“那就讓文長跟著你把這次的事辦好、辦漂亮。”
說完,朱翊鈞問徐渭,“文長你有什麼問題嗎?”
“沒有。”徐渭直接說道。
他來京城做什麼的,他心裡很清楚,主要就是為了幫助朝廷處理草原的事。現在這麼處理,可以說的上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就已經是很難得的事了。
徐渭對眼前這個皇帝十分滿意,覺得皇帝做事非常乾脆。
你們兩人要合作,所以你們兩人談談完了覺得沒問題的話,那你們兩個就在一起辦事。
絲毫不拖泥帶水,這樣的乾淨利落是徐渭非常喜歡的。徐渭最受不了的就是官場上的繞彎子、人際關係當中的扭扭捏捏。
“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了。”朱翊鈞直接說道:“朕也知道你這次回京除了此事之外,還有關於胡宗憲忠義詞的事。”
關於胡宗憲,朝廷早就有了定論。當年的事雖然沒有大規模的為他平反,但是也為胡宗憲論了功勞。
可是在朱翊鈞看來,這根本就不夠。
外務府那邊已經在緊急開始創作有關胡宗憲的劇本了,有說書的,也有演戲的。這次的主要內容就是以抗擊倭寇為主,其中故事的主要人物一共有四個,第一個就是胡宗憲,剩下的三個自然就是戚繼光、俞大猷和劉顯。
其中借鑑了後世很多三國演義的戲曲風格,編了很多類似於三岔口定軍山之類的劇情,這些東西肯定要大規模的宣傳出去。
回頭朱翊鈞要借勢修建忠義祠,忠義祠當然不光是要給胡宗憲一個人修,在這裡面朱翊鈞下了一個大棋。
只不過朱翊鈞是不可能和徐渭把這事講清楚的。
朱翊鈞臉色嚴肅的說道:“這件事,朕已經答應你了,自然就會辦。”
“你回來也是主持這件事的。工部那邊,朕已經吩咐下去了,你可以去工部跟他們商量一下選址和建造的事。算出一個大概來,朕會給你們拿錢。”
“多謝陛下!”徐渭又一次跪了下來,恭恭敬敬地給朱翊鈞磕了一個頭。禮儀十分完整,態度十分堅定。
朱翊鈞點了點頭說道:“去吧。”
看到這一幕,朱翊鈞臉上沒什麼變化,心裡面卻非常非常難過。
什麼時候,大明的臣子需要這樣了?
看得出來,徐渭對自己這個皇帝非常感激。可是這種感激對於自己來說,就是打臉般的嘲諷。
一個為大明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臣子,一個立下那麼多戰功的大臣,最後只能憋屈地在監獄裡自殺以證清白。這是什麼?
這就是赤裸裸的嘲諷!
現在皇帝拿出一點好處來,然後給你平反、給你修一個忠義祠,結果需要你如此的感激,這是什麼?
原本你應該獲得更好的待遇、應該名利雙收、應該名留青史、應該得到皇家的獎賞,可是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