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和戶部那邊的人也已經安排好了,這件事就交給先生來主持,你們要好好的制定一個完善的計劃。這一次朕要一戰定遼東,愛卿有沒有信心?”
朱翊鈞一臉信任的看著戚繼光,滿滿都是期待。
聞言,戚繼光連忙點頭說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信任和希望!這一次一定能一戰定遼東,讓大明遼東再無邊患!”
聽了這話,朱翊鈞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如此就最好不過了。”
說完,朱翊鈞又轉頭看向身邊的張居正,輕輕地嘆了一口氣說道:“關於朕親政的事,就交給先生來辦吧。”
“是,陛下。”張居正在一邊點了點頭說道。
聽到皇帝這麼說,張居正的心裡面是有一些複雜的。一方面是鬆了一口氣,另一方面也是有些失落。畢竟掌握了權力這麼多年,突然間就交出去,還真的是有些讓人不太適應。
不過事已至此,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如果自己再不交權的話,那朝廷上下真的就出問題了,最後的結果可能不是很好。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就麻煩了。
自己和皇帝還要留一段佳話在歷史上。想到自己和皇帝能名垂青史,張居正心裡面就好受了不少。
朱翊鈞在旁邊一臉嚴肅的說道:“先生,朕覺得這件事一定要大辦特辦,要讓全國上下的人全都知道,以免他們再胡說八道。”
“先把訊息放出去,等年後再辦。過了年之後又要在遼東作戰,所以這件事就等作戰之後再辦。不過在辦之前,還是要慢慢來的。朕準備先祭祖,然後再祭天,等到這些都做完之後,朕再正式親政。”
聞言,張居正的臉上露出了無奈的神色。
皇帝,能不能不把拖延說的這麼高大上?這麼理直氣壯?
自己怎麼教出來這麼一個學生?
先放出訊息安安人心,然後把這件事拖到年後;年後還要準備在遼東打一場大仗,這一仗什麼時候打完還不一定;打完了仗之後還要準備祭天、還要準備祭祖,這些東西折騰下來,估計大半年都過去了。
張居正也不敢再說什麼,如果再說的話,恐怕皇帝就要搞一個封泰山了。
朱翊鈞也沒有辦法,他其實也很想去泰山。
歷史上的皇帝搞臭名字的事實在是太多了,比如這個“泰山封禪”就被宋朝的一位皇帝搞臭了。
而“千古一帝”這個名稱又被韃子朝的某位皇帝搞臭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翊鈞實在是不想再去泰山湊這個熱鬧。否則的話,你以為我不想出去再浪一圈回來再親政嗎?
條件不允許,沒有辦法,不能再浪了。
“陛下放心,臣明白。”張居正點了點頭說道。
朱翊鈞也很滿意,擺了擺手說道:“你們就趕快去準備,讓兵部和戶部儘快拿一個計劃出來。”
“是,陛下。”張居正和戚繼光一起答應道。
“對了,也不能光顧著遼東,西北那邊也要想一想辦法,這件事就交給你們了。”朱翊鈞說道:“即便不能打贏,也要把他們打疼。”
實際上,朱翊鈞是想兩線開戰的,只不過是怕撐不下去而已。
聽了這話,張居正先是沉默了片刻,隨後說道:“陛下,京城那邊的人馬能不能調動?不如讓馬芳去西北吧?”
馬芳去西北也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西北鬧騰起來就是馬芳去的,而且他做得很好,沒打仗就把人趕跑了,沒什麼損失。
只不過這一次就不一樣了,這一次去的話肯定是要打仗的。光靠西北的人馬肯定是不行的,張居正話裡面的意思說的很明白,就是讓馬芳把自己訓練的京城人馬帶走。
想到京城的那些人馬,朱翊鈞還真的有一些遲疑。實際上,這些人在朱翊鈞的眼裡還沒有訓練好,根本就沒有成軍,至少還需要一段時間,武器裝備還沒有裝備完畢。現在這個時候把他們拉到戰場上去,似乎不太合適。
不過一時之間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好辦法了,略微沉吟了片刻之後,朱翊鈞說道:“先生的這個想法倒是可以,回頭朕問一問馬芳。”
聽到皇帝這麼說,張居正也就沒有再說什麼。這件事的確要問一問馬芳,畢竟那些人是他訓練的,能不能拉到西北打仗還要他來做主。
不過在張居正看來,拉去西北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京城那些人馬訓練得已經非常精銳了,他們的裝備也是非常好的。
張居正唯一擔心的就是皇帝捨不得這些精銳的人馬,畢竟花了他那麼多錢,都是寶貝得不能再寶貝的寶貝。這種事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不過目前從皇帝的態度上來看,應該沒有這種藏著掖著他們的想法。這就讓張居正鬆了一口氣。
如果把京營這些裝備精良的人馬拉上去,西北那邊還說不定真能打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