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一天,我的下肢已經恢復了意識,但身體還是感到很虛弱,總感覺有些冷,摸了摸額頭果然發燒了。
我開啟揹包,取出退燒藥服了下去。
已經耽擱很久了,我示意繼續前行。週四週五根據我的想法制作了擔架,他們輪流抬著我向南進發。
從出發到現在,我們差不多走了兩百多公里了,我問南木兄弟還有多久能到他們的老家。
南木指了指南邊說:“走過這片平原會有一片山谷,我們以前就生活在山谷那邊。”
我躺在擔架上,很是無聊,便讓南木給我講講他們那的風土地貌。
從南木的口中我大概瞭解到他們以前居住的地方應該屬於盆地。一般盆地的形成多是地殼運動所致,有很多盆地在遠古時代都是湖泊或者內海,後來隨著地形變遷和泥沙沉積而形成的肥沃田野。
盆地下面多石油這是地理學普偏贊同的說法。在湖水或者海水消退後,大量的生物遺骸埋入地下,久而久之形成了石油。
“這兩年洪水越來越頻繁了,不然我們才不捨得離開呢。”南木略帶唏噓的說道。
我感覺不對,一般一個地方的氣候都是趨於穩定的,就算是變化也是逐步細微的,為何這兩年他們那裡會變化如此之大呢?是哪裡河水改道還是地形結構上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呢?
我沒有繼續問南木,這麼複雜的事情估計他們也很難理解。還是到地方之後,再找線索吧。
就這樣又走了幾天,我的身體也恢復的差不多了。這幾日有勞週四週五了,幸好一路平坦,如果是山路,恐怕他倆早就累趴下了。
“君上……君上……”老遠就聽見週三的喊聲。
這傢伙什麼時候才能學會跑到我跟前再說話。
週三氣喘吁吁的跑來,作為偵察兵,也是辛苦他了,每天探路折返跑,要比我們多走好幾十里路。我對他說彆著急,氣喘勻了再報告。
南湘取出水拿給週三,週三一通牛飲,擦了擦脖子上的汗說:“君上,再過半日我們就能達山邊了。”
我一聽急忙向遠處望去,可不是嘛,這幾日平原之路雖然省勁,但參照物很少,顯得格外遙遠,我的心裡煩悶的很,就連遠遠地灰色沒注意到。
“半日?”我問週三。
“對,我半日,你們可能要一天半。”
這小兔崽子敢嘲諷我了。我抬腳就朝他踢了過去,本以為他會閃躲,沒想到他結結實實的捱上了。
“狗東西,你怎麼不躲?”我問。
“我若躲了,君上你閃到腰怎麼辦?”週三說。
我被他逗樂了,這傢伙什麼時候學的如此油嘴滑舌。
“去去去,滾一邊去。”我對他喊道。
俗話說,看見山走半天,望見山走一年。我們果然如週三說的那樣走了一天半才來到山腳下,雖然時間尚早,但翻山不比走平地,我們儘量避免在山上過夜。
我告訴眾人今天先就此歇息,大家休整一下,補充體力,明早再進山。隨後安排週二帶著週四週五和南木南林去看看能不能打到獵物,這幾天野菜吃的吐口水都成綠色了。
週二他們不負眾望的帶來幾隻野兔,南林還射下來一隻山雞,好傢伙今天可以好好犒勞一下五臟廟了。
週二拿出一樣東西,對我說:“君上,你看看這個。”
我接過來一看是蛇皮,銀白雪亮,晶瑩剔透,從鱗片的大小看出這個準確的說應該是蟒皮,體型至少三米以上。我聽說蟒蛇大多是深色、黑色或者黃黑相間,這種銀白色並不多見,想必是這裡的氣候環境影響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