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裡的熱鬧日復一日,孩子們不等打工歸來的父親或者母親走進家門,就把他們的口袋和包裹了翻了個遍,炫耀的拿著父親或母親為他們帶回來的禮物,一包水果、一袋點心,甚至幾粒糖塊都會讓他們幸福的向同伴們炫耀,而留在家裡的父母和妻子也早早地準備好了豐盛的晚餐。
當晚,那些歸來的丈夫、兒子和女兒總會津津樂道的向妻子和父母講述打工的樂趣和經歷,敘述的口氣是從容而驕傲的,他們刻意隱瞞了那些讓他們心酸甚至絕望的苦痛,然後,把藏在包裹角落裡一年賺來的藍藍綠綠的鈔票交給妻子或者父母保管。
榆樹村的春節氣氛是濃厚的,現在,村子裡的人們已經開始陸續為春節做著各種準備:趕集購物、淘米磨面、找村裡老先生謄寫春聯……,等等。
從人們洋溢著喜氣的表情可以看出,榆樹村今年的生活比往年又強了許多,事實也的確是這樣:糧食有政府的託底價格收購,價格也漲了一些,孩子上學的費用也在不斷地減少,外出打工的工資收入也比往年多了。
祝亞傑父親的病奇蹟般地好轉了,醫院檢查說癌細胞已經控制住了,以後怎麼樣也不敢確定,但至少目前已經沒有什麼問題,只是要堅持定期檢查。
祝亞傑給父母寄了五百塊錢,也寫了一封長信,說了飯店裡的工作和春節不能回家。
收到祝亞傑春節不能回家的信,全家人多少有些失望,但是看到信裡祝亞傑樂觀的描述,全家人還是十分寬慰和放心的。
祝亞傑的妹妹祝亞娟就要上高中了,可是她學習並不怎麼好,老師的預測是考上大學很難;弟弟祝亞明也上初二了,學習非常優秀,是學校裡一個出色的
“苗子”。黃春楊的全家這個春節是有些黯然傷神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奶奶已經病危了。
黃春楊的奶奶已經有病多年了,但一直都不是很嚴重的維持著,村子裡誰都知道這個老人整日病懨懨的,拄個柺棍在村子裡慢悠悠的轉著,有時候病得厲害點會發出輕微的呻吟。
在經濟條件比較落後的鄉村,很多人有了病最初都不是去醫院,而是自己選擇性地買點藥或者去村裡的衛生所簡單冶療一下,然後就是撐著,生活往往也很幽默,這些皮實的農民有很多時候會把城裡人需要去醫院輸液住院冶療的感冒之類的病痛硬生生的撐好,當然也有人因為撐著使病情最後加重了。
黃春楊奶奶就屬於後一種情況,這位老人也就剛剛接近七十歲,病了卻有七、八年了,經常肋腹疼痛,平時就用一些正痛片或者去痛片等阿司匹林之類的藥物頂著,嚴重時就到村或鄉里的衛生院去輸輸液,一直就這麼過來了,連縣城的醫院也沒有去檢查過一次,這倒絕不是因為黃春楊的父親和叔叔不孝順,一方面老太太不願意去醫院拖累兒女,另一方面黃春楊父親和叔叔的日子也確實過得都比較艱難。
黃春楊的叔叔家有兩個孩子都在上學,而自己家的妹妹黃春華也上了高中。
在當時的農村,上學還是家庭一筆相對比較大的支出。直到今年冬子月,也就是農曆的十一月份,黃春楊奶奶的病情忽然加重了,再也不能站起來拄著棍子在村裡轉悠了,送到縣城醫院檢查後說是肝硬化已經到了晚期,沒法再冶好了,只有熬一天算一天了,在外地打工的黃春楊和他的叔叔接到電報後都匆匆地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