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的陣容選擇,讓解說們略感意外。
“LW還是拿了破壞球機動陣,自信之選,也不整活,就用自己最擅長的。”寧俊鑫評價。
石韜點點頭:“對,一直以來我們對LW可能有一點誤解,因為從季後賽開始,每一場比賽,LW都敢採用一些不一樣的打法,所以決賽開始之前,包括我,很多人都在期待,LW是不是還為一波流準備了什麼絕招。”
“但實際上,我們也看到了,想跟一波流玩花裡胡哨,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是的,還不如踏實一點,把基本盤打好,在這個基礎上找找看,有沒有反攻的機會。好的,回到比賽現場,LW已經在落位了,沒有堵門,崔平順佔高臺,雙T卡前點,應該是自己也感覺到,與其總想在戰術上佔到先機,不如考慮怎麼把基礎分都拿到手……”
其實熟悉LW的粉絲都知道,只要崔平順上場,那麼LW大概是要走穩紮穩打的節奏。
雖然林仲龍是戰隊的絕對核心,但全隊的節奏和風格往往由和他搭檔的輸出選手決定。林真實上場時,全隊會打得更靈活;而崔平順則更像是重型火炮,他出場的比賽,LW的輸出火力會成倍地增長。
而不管和誰搭檔,都無法掩蓋林仲龍的光芒。
如果說,俠客行時期的浪子林仲龍,像是一柄快刀,鋒利無匹。
那麼LW時期的他,更像是現代戰爭的智慧軍械,不僅威力不減當年,還學會觀察局勢,思考如何打破僵局,更能在危急關頭爆發出巨大的能量,以一己之力,改寫劇情。
即便是聶容昆這樣的頂級選手,也不敢斷言,在同樣的情境下,他能比林仲龍做得更好。
空洞的描述並不能說明問題,但姜默觀測到的資料足以證明,這一切都是真的。
單看場上的局勢,對於LW來說,他們似乎仍然未能擺脫一波流的壓力,整體上還是節節敗退,陣型也從一開始的扇形分散,漸漸收縮到點位前。
可在姜默看來,換人後,和上一局相比,不僅LW戰隊全員的存活時間大幅度提高,一波流的進攻效率也在明顯下降。
至少,此前一直能夠多方遊走支援的廖漢秋,現在大多數時間都必須停留在車邊,確保運載車能夠一直推進。
而相對的,錢靖琛的破壞球不僅一次不死,還能積極策應隊友,目標也不侷限在對方的後排,而是敢去正面和聶容昆碰一碰了。
並非無腦的莽撞,而是全隊之間愈發嫻熟精進的配合,就連出手的時機和角度,都顯得恰到好處。
誠然,這種打法有保KD之嫌,容易被人調笑。
但能為戰隊取得先機的,就是好打法,何況只有保證自己的生存率,才有反攻的可能。
錢靖琛曾經最怕被人說慫,如今看來,他想開了。
不慫,就會白給;慫了,不會敗北。
傻子都知道該怎麼選。
而他的突然開竅,也使得林仲龍把注意力解放出來,能把注意力放在輸出和輔助的配合上,好好利用葉星臣和明正的雙槍輔配合,實現對一波流的突破。
誰都沒有想到,突破口竟然是葉星臣的禪雅塔打出來的。
他看起來才像是最容易被針對的那個短板。
而他動手的物件,正是攢出大招,正準備對他動手的卞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