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前的雖是瞎折騰,卻不是白折騰。
人賺不到自己認知之外的錢。
在那時的當下,自己做的每個決定,都一定是最符合那時現實情況的決定。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如果自己沒有入股陸奇峰,大機率,不會和江振華產生交集,也自然就不會有後面的事情。
物理學上有“無用功”的理論。
但人生和事業沒有。
每一步的“無用功”,其實都是“有用功”。
第一個階段走到現在,算是奠基。
已經完成。
成功進階“築基修士”。
現在,基礎有了。
經驗,教訓,總結,感悟,都有了,該進入下一個階段。
而進入下一個階段前,楚堯沒有一開始那麼急躁了,學會了五個字——謀定而後動。
第二個階段,楚堯願把它稱之為“揚名。”
名聲是什麼?
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楚堯自己得出一個自覺精準的解釋。
——名聲,是社交貨幣。
而且往往比現實貨幣,更加好用,價值更高。
甚至可以重複使用。
甚至還可以隨時間增值。
正如那些千古文人,王侯將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不過是青史留名。
自己現在已經過了悶聲發大財的階段,也不需要悶聲發大財。
現在要做的,就是……揚名。
這個思路王校長是用過的。
從一開始在微博上撕逼,營造他自己“屌絲之王”人設,再到怒懟各路網紅,再到榮膺娛樂圈紀檢委……
等等舉動。
或許有心血來潮的成分,但背後也一定有深意思量。
後來,他直播和電競業務能起勢,就是“名聲”+“資本”這兩架馬車。
只不過,他這個揚名,玩得並不高階。
而自己要做的,是用同樣的客觀核心邏輯,來玩出不一樣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