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這幾個月,倒是偶爾也看日報,但他們上報的,基本都是一句話帶過,各種資料,真正涉及到具體業務的,並不多。
要是挨個看具體業務的話,自己可能一天都看不完日報。
所以這些情況,還真不是很熟悉。
於是被人群眾星捧月般上樓。
電梯裡姜靈韻還不忘介紹,按照職位和重要程度,挨個介紹。
一圈下來,楚堯才清楚,還真……需要。
這些都是什麼人呢?
除了職能部門以外,直接產生價值的,籠統上來區分,大致分為三撥。
一撥是媒體層面的,以製作為主,走傳統渠道。
另一撥是網路層面的,以網路為主,走線上渠道。
這兩者並不矛盾,內容很多時候都是一樣的,相當於一魚多吃,全網宣發。
第三撥則是投資和商業層面的,主要負責搞錢,以及分配利益。
一路到了會議室。
楚堯沒坐主位,列席旁聽。
考慮到楚堯在場的緣故,姜靈韻臨時也增加一項會議議題,這幾個月成果的詳細總結。
明星創業者是“月經綜藝”,每週出節目,每月出冠軍,賽制到目前已經相當完善。
這幾個月下來,已經到了第六期。
投資的公司,則是有十四家之多。
最根本的原因,主要還是第一期開的頭。
雖然冠軍只有一個,但那太浪費了。
在後續的評比中,也會根據網上的人氣評比,會給專案沒那麼好但創始人人氣特別高的公司一個機會。
發展到現在,已經有點“四不像”的感覺了。
專業風投機構+綜藝節目製作公司+渠道運營方+輔助經銷方。
大雜燴。
這樣的模式,是略微有點亂,但從各種資料包告上來看,效果卻是達到最佳。
因為對於這些公司的創始人而言,彼此都已經透過節目,獲得了一部分人氣,相當於線上大v,彼此之間吸納的流量,其實存在“互粉”的可能。
更形象一點來說,相當於一個閒散的商業聯盟。
類似於企鵝或者阿里投資的那些公司,形成的企鵝系,或者阿里系之類的公司矩陣。
這路子……
屬於變種。
現在還說不好以後會怎麼樣,不過,實踐出真知,還是先走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