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錄制完成後,當天便進入運營宣發模式。
定檔是在本週日晚七點全網上線,為了這黃金檔,程野和三大影片網站之前的談判,快把嘴皮子都要磨破了。
先是談“獨家授權”,然後又談“上線時間”,再談“推薦位”,再談“廣告分成”,再談“後續合作”……
水磨工夫,一點點磨出來的。
最終的定調方案是:
——三大影片網站同時上線,推薦位是青銅級資源,廣告分成全歸網站方,根據播放量來確定後續合作。
勉勉強強,磕磕絆絆算是上線。
只是沒什麼流量加成。
這也正常,人家親兒子那麼多,一個外來的,想要上來就要最好的位置,不現實。
所以運營和宣傳的路徑,主要還得是盤外招。
所謂“運營”,自然就是砸錢啦。
這點,楚堯表示自己很在行。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流量,也是商品。
微博熱搜排行榜,是可以花錢買到的。
榜一到榜三的價格,也就二十萬左右每半天,隨行就市,最高二十五萬。
榜四到榜十,七萬到十五萬不等。
楚堯決定給他們上個包周套餐,使勁砸就完事兒了。
目前看重的三個重點目標,李佳佳,石堅,吳華,之前就都有各自的微博,現在加上小尾巴。
自己的微博大號,也順勢給他們推一波,形成聯動。
每個創業者候選人,都是一個單獨IP,互相競爭的同時,也形成矩陣。
隨著以後加入的候選人越來越多,在資本加持下,會越來越形成強繫結關係。
……
除了微博,還有抖音和快手。
兩個短影片平臺,不適合正片的風格和調性,不過用來放花絮和日常,就最適合不過。
同樣……砸錢就有熱度。
一百塊是五千播放量,後臺可以直接投放。
雖然這個錢,砸進去基本也就聽個響,不過還是有用的。
一萬兩萬可能砸不出什麼效果,但幾十萬,上百萬,那必定能支稜起一片天。
量變引發質變。
……
除了和平臺花錢買流量,剩下的,就是各種“狗腿子”,好聽點叫水軍。
都已然是一套成熟的產業鏈。
每個大V,都像是櫃檯櫥窗裡的商品,明碼標價,等待金主爸爸的光顧。
不管是電影,電視劇,綜藝,但凡新上線的,差不多都得買套餐,各種花式營銷。
已經有幾分畸形的意味了。
劣幣驅逐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