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堯這會兒的“為難考慮”,自然是欲擒故縱的老套路。
不過,還是有必要的。
答應的太容易了,跟鬧著玩似的。
既然要做戲,那就做個全套。
這番聊下來,楚堯也不由感慨。
――做實業,真的是太難了。
方方面面的環節太多,其中涉及到的利益鏈條太廣。
而且,任何一個地方都不能出錯,就讓人很是費神,殫精竭慮的。
這還是沒聊到錢的問題,還沒開始進貨,銷售,回款之類,真到那個流程,自己想想都煩。
實業領域,“三角債”問題始終都是老大難,九十年代的倒閉大浪潮就是如此,現在依舊不容易。
還好,有小米在前,雷布斯頂風,自己坐地數錢就可以。
……
接下來,楚堯又和他們聊了好幾個小時,一起吃頓晚餐,詳細確定各種細節。
整個專案,按百億的投資總額來計算。
楚堯這邊出資五億,佔據百分之三十三的股份,剩下的按技術入股來算。
小米出資四十五億,佔股百分之三十四。
畢竟既然要技術,那多花點錢,也是理所應當的。
其它股份,將由產業鏈公司共同瓜分。
每百分之一的股份,按一個億的價格計算,前期小米可以為供應鏈公司墊資,後期用成品來抵價。
公司按照AB股結構設立,股權和投票權分開行使。
小米擁有百分之六十七的投票權。
但楚堯佔據一票否決權。
畢竟,公司發展起來,大部分時候,還是要雷布斯來拿決策的,他也是董事長,直接全權決定大大小小的事情。
自己沒那個心思,也沒那個精力去做這些事。
安安心心當個甩手掌櫃,同時保留反制的能力,就完全足夠。
以後倘若真要鬧崩了,那分家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股權和投票權是分開的。
他們是把這件事,真正當成自己的事業來乾的。
但自己並不是。
沒有那種情懷。
除了股權合同外,在雙方法務的見證下,還同時簽訂諸多補充協議,以及一條雙向對賭協議。
楚堯須確認關鍵技術在一至三年內都能落地實施。
這是應該的。
如果技術做不到,產品造不出來,那現在聊的一切,都沒有任何意義。
而小米這邊,則需保證量產前三年的業績標準和市場份額,市場佔有率分別不得低於百分之五,百分之七,百分之十。
產品造出來,也是要賣的。
他們要賣不出去,那也相當於白折騰。
總體上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