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驚訝,不是佛像,竟是觀音像!
觀音像肩部修長,胸部的肌肉精悍,充滿著肆意盎然的氣勢,與南方在佛像塑造中形成的平易近人的特徵形成鮮明的對比。
面部半圓,似睡未眠,與唐代塑像相比愈加張揚。
身上的衣服未遮半掩,褶皺較多,紋飾質量感覺相對唐代來講更加的鮮明。兩邊的耳朵分段打結。
最出神入化的部位,是手與膝蓋流暢似水中月,優雅肆意,姿態氣勢又如長江流水,大氣磅礴。
蹲坐,細手有力又隨性垂落膝蓋,眼神隨性且藐視之神氣。
佛像最容易識別,單從直覺,若能遠遠就感受到氣場,便是上等。
靈已脫殼,飛如神識,此觀音像一出,在場拍賣行皆瞠目結舌,由內而外的產生膜拜之意。
主賓位的人抿了一口茶,這是他從國外收購回來的稀有貨,正是做些善事,便不圖一分錢將其拍賣回國土。
旁邊的助理為他沏茶,小聲喃喃道,“傅總,這小丫頭誤打誤撞倒是開了眼見。”
他默不作聲,餘光看了一眼,她雖然打扮素雅,但卻勝卻無數胭脂粉紅,這氣韻實在是越來越相似了。
奼那芳華燁,他日日平靜的心,激起漣漪,若能死而復生,也應該像眼前人般活靈活現。
死而復生,是不是終究還是痴心妄想。
只望水中映月,頓解心口之殤。
場面此刻都是議論聲,亦或者,有些座位驚得無比沉寂。
唯獨沒有一人開口鑑寶。
這種大物件,如果鑑錯了,那可是在半個京城上流社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毀了自家拍賣行的名聲,專家都很慎重。
直到,鍾嫿言自然而然,如清泉般緩緩流淌而談。
“菩薩即時觀其音聲,黃身紅翠袈裟,古觀音木造像,屬於遼代的水月觀音像。
此觀音像坐姿是‘水月坐’,此水月出自佛經的《華嚴經》。
遼金子民原為遊牧民族,祖先為稱雄匈奴。遼金二國其後改信佛教,廣建佛寺。由此可見,此像歷經歲月蹉跎,飽經滄桑。”
所有人震驚不已,只見她更是上前,仿若超脫之意依然照耀。
白色素衣,在金色梵文映下,素衣無價榮光,她佇立像是聽懂了觀音所言。
“不對,這觀音像應該是明代的,看她的彩繪不太像是遼代產物!”
拍賣會熱火朝天討論之後,接著否定了她的說法,給出專業結論。
場面一度產生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