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愷豐和張昊雨是兩種不同的型別,他屬於學霸型。
在周蕊的印象裡,張昊雨是專注學習的代言詞,她和袁小欣還有餘愷豐三人從初中開始就一個班。
在她記憶的認知裡面,無論是哪次大大小小的考試裡面,餘愷豐總是第一名。
在周蕊媽媽的眼裡,這就是鄰居家的小孩,而且是自己孩子無法企及的物件。
當然和每個家庭一樣,周蕊的媽媽也不例外,總是讓她多向餘愷豐學習,總做比較成績是不怎麼拿的出手。
當然隨著後來周蕊年齡大些,她媽媽也深知這孩子在學習上面天賦的確不夠,是遠遠比不上餘愷豐的,連袁小欣也差了一大截。
但她媽媽深知每個孩紙肯定有屬於自己的特長,於是深入挖掘,周蕊的藝術天賦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她所喜歡的繪畫也得到了父母的全力支援,當年周蕊的爸爸也是美院畢業,但因為當時的家庭條件放棄了公費出國專案,因為生活費都無法保障,談什麼油畫和素描的用料。
所以在周蕊長大後表現出極具藝術天賦的底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父親遺傳基因的影響。
她爸爸選擇家庭而選擇鐵飯碗的工作,雖沒有完成夢想,但周蕊卻感激父親沒有強迫她愛好繪畫,而是讓她自己尋找樂趣。
小的時候,周蕊爸爸也不灌輸固定思想給他,和一般老師不同,都是教固定看著某個東西做畫,但她爸爸卻讓她主動調動自己主觀,想畫什麼自由發揮。
雖然她爸選擇了鐵飯碗,但繪畫一直是她爸爸最喜歡的愛好,許多個炎熱的午後,都是在周蕊和她爸爸畫畫的時光裡打發掉。
她的媽媽當然也知道女兒喜歡什麼,走藝術這條路是周蕊還沒說,他們就已經猜到了。
當週蕊有點疑惑自己父母是否會想其他父母一樣猶豫地選擇要不要走藝考這條路。
答案告訴周蕊她父母是她堅強的後盾,從來沒有後悔。
所以在周蕊的心中,那個餘愷豐就是永遠的考神,別說初中老師喜歡餘愷豐,就是小學,老師也照樣喜歡著餘愷豐。
好學生的確在國內是通行證,他會值得一切讚美。
但周蕊印象裡的餘愷豐總是一股清冷的溫度,和他接近話很少,再加上週蕊性格內斂。
話不超過十句的對話氣氛總是感到寒冰凝結的溫度,這是一座冰山,周蕊總是會在心裡面默默地說。
但她卻總想要靠近她,她也曾在心裡面反覆問過自己,難道只是因為餘愷豐優秀。
但周蕊的肯定好像不止這些,她更是覺得這個男生踏實,從小和自己一起長大。
周蕊遇到麻煩時,和袁小欣騎腳踏車掉鏈子時,他會出現幫他們修理,在運動會會主動給他們遞水。
在班裡面沒有人報名的1500米,周蕊報名參加跑完1500米,是餘愷豐溫柔地揹著快虛脫的她去醫務室,給她遞鹽水,讓她慢慢把氣理順。
還有很多次升旗儀式和年級頒獎,總是餘愷豐,陽光下的少年,伴隨徐徐微風站在領獎臺上,偶爾被風捲起的白色短袖,那樣乾淨,那樣閃光的面對所有人,周蕊一直是仰望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