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突發 永徽帝卿是乘著夜色回宮的,……
永徽帝卿是乘著夜色回宮的, 由先前皇帝派出的人接應,沒有教人發現。
他回宮的第一件事,便是求見母皇, 將途中遇刺碰見裴令聞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她。
永徽帝卿全靠這口氣強撐著,說完以後還沒等皇帝發問, 他便徹底暈死過去。
皇帝也顧不得問為何回來的不是永嘉帝卿,忙令侍從傳太醫入宮替永徽帝卿診治。
聽到訊息的宮君們先後趕來,所有人得知這個訊息後都神色各異。
究竟出了什麼事, 怎麼會是永徽帝卿回來呢?
而皇帝是所有人當中最為煩躁的。不是因兩位帝卿調換身份,而是因為區區烏國也敢戲弄到她的頭上!刺殺帝卿, 烏國打的什麼主意皇帝一清二楚。什麼議和,什麼藩屬國,全都是假的!皇帝意識到自己被愚弄,愈發地惱恨起來。
這份火氣無從發洩,便遷怒到當初提議此事的太女身上。上朝時,皇帝當著眾多大臣的面毫不留情地斥責太女, 直接下詔令和親隊伍原路返回, 同時派玄鳳軍前去驅逐烏軍。
大臣們並不知道永嘉帝卿失蹤的事,都對皇帝一反先前與烏國積極議和的態度表示疑惑,還想著勸說陛下不要置氣。
和親可是大事, 哪能這麼輕易就詔回呢?她們大梁可不能背上不守承諾的惡名。
先前反對此事的鄒相一黨倒是喜聞樂見, 忙不疊地贊同陛下的主意,口中說著奉承的話。
但一向支援太女的右相夏清池,這次並未反駁鄒相, 也沒有聲援太女。
她們這些訊息靈通的,自是知道回宮的是永徽帝卿,而原本好端端在宮中的永嘉帝卿, 此時正代替永徽帝卿留在和親隊伍中。
皇帝今日如此發作太女,顯然是與烏國議和的事出了問題,而且兩位帝卿互換,也難說沒有君後和太女運作的手筆。夏清池又不是傻子,怎會再這樣的當口去觸皇帝的黴頭。
朝堂上,皇帝臉色陰沉地打斷了底下大臣的勸阻:“烏國人根本沒想議和,派了人蹲守帝卿和親的隊伍,行刺帝卿,若不是有人及時趕到,就中了烏國的計!此等奇恥大辱,我大梁絕不議和!”
行刺帝卿?群臣嘩然,底下響起一片嗡嗡作響的討論聲。
“烏國竟如此大膽!”
“陛下,敢問此事可有證據?”
皇帝緩緩答道:“這訊息,是通州的裴令聞傳回來的,也正是她救下了帝卿。”
裴令聞啊。
得知是這名通州猛將傳回來的訊息,群臣不再質疑,紛紛出言獻策接下來該如何做。
右相她瞥了眼低垂著頭隱忍不發的太女。
太女已經接連失手了,她究竟能否做這個儲君,或許皇帝心中也開始搖擺不定了。
還是差了口氣啊。右相心中輕嘆,有時候,無論身份如何高貴,算計得如何周密,能否成事,還得靠運氣。差了那口氣,天意便不站在你這邊。
事到如今,一定是有人在咒她。
兵部尚書被皇帝傳喚時,心中有些絕望地想著。
前有越州連失兩城,後有帝卿和親遇刺,皇帝定要責她治兵不嚴,讓烏國人混進大梁中。怎麼什麼倒黴事都讓她碰上了!兵部尚書心中叫苦不疊。
但無論如何不情願,她還是提前進宮覲見皇帝,不敢慢一步。
不過皇帝這次叫她前來,並不是因為她想的那兩件事。
“朕先前要你安排裴令聞進京,你安排得如何了?”皇帝漫不經心地出聲道。
兵部尚書沒想到皇帝問她這件事,磕磕絆絆地答道:“臣、臣已經安排好了,只等著邊防軍進京了……”話音未落,她猛地反應過來,是啊,裴令聞不是應該進京嗎?她怎麼會走了另一條路,還遇見帝卿?
一滴冷汗悄然滑落,兵部尚書立刻下跪惶惶道:“陛下,臣也不知道裴令聞她為何沒有進京啊……”
皇帝哼笑一聲,擺了擺手說:“你起來吧,朕今日不是來罰你的。不管裴令聞她是什麼緣故,她總歸是救了帝卿,應當獎賞。但是……朕拿不準該給她怎樣的賞賜。”
皇帝這話說得有些意味深長。裴令聞已經是邊防軍的將軍了,雖然從她的戰功看,讓她留在邊防軍有些屈才,但皇帝並沒有給她調換軍隊的打算。
不過這樣的大將,又是大勝烏國斬殺耶律倫珠,又救下遇刺的帝卿,只是給予金錢的封賞,實在與她的所作所為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