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士兵攜帶的裝備很多,平均可能接近三十公斤。即便如此,士兵每天都會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例如帶著全部裝備進行十公里行軍訓練,這是和打靶一樣重要的訓練專案。每週,他們還要全副武裝的進行一次比馬拉松更長的行軍。
朱可夫看來,別列科夫簡直是在虐待自己計程車兵,他們都在經歷斯巴達式的訓練,別列科夫在挑戰人的極限,難道士兵的身體不會因此垮掉嗎?
看起來並沒有。
非但沒有,士兵被訓練出鐵人般的體能,在森林和沼澤中,他們有比敵人更快的機動能力,這種能力確是另一種克敵制勝的法寶。
而這種訓練模式,朱可夫覺得各地的新兵訓練營應該借鑑。
一番令人口乾舌燥的發言,楊明志說話變得有些沙啞。
對於斯大林,他也需要時間消化一下剛剛聽到的巨大資訊量。
斯大林決定暫且休會,半個小時後,就全神貫注的研究戰役事宜。
按照原本的規劃,楊明志這番自我誇讚與新武器的推銷根本就沒上計劃,它的存在純屬意外。
這是一個良性的意外,斯大林為之要好好琢磨一番。朱可夫呢?他從楊明志這裡真的得到重大啟發。
半個小時的休息,基本就是斯大林本人的休息罷了。
科涅夫和普爾卡耶夫,他們是今天首次見到別列科夫本人,這個來自遠方的年輕人果然是年輕有為!這個三十歲的年輕人,就是把自己的部隊訓成一群鐵人,再由這群鐵人揹負沉重的新式武器。
他部隊戰鬥力之頑強,和斯大林格勒城內死戰的第62集團軍戰士們如出一轍。可是崔可夫的第62集團軍和別列科夫有名無實的第63集團軍又完全不同。假設,崔可夫的集團軍裡都是些被別列科夫改造過的近衛284師式的部隊,怕是蘇軍已經把德軍逐出城市了。
趁著斯大林休息,科涅夫和普爾卡耶夫從楊明志這裡得到一樣重要的啟示。
他們能聊些什麼?
楊明志指出了一個蘇軍的重大短板電臺的短缺。
現在的戰爭,軍隊各單位間溝通不暢,那是非常致命的。
“戰役期間,我一直身處游擊區指揮部,透過電臺遙控指揮一百多公里外作戰的部隊。我的命令可以下達到各個團級單位,甚至還有一些特殊的營級單位。我實際給每個營裝備了兩個電臺,我能這麼做,因為那些電臺都是我們繳獲的。我一直命令隨軍電報員輪流值班。指揮部的電報室內的工作人員一樣輪流值班。所以我能保證,我可以在任何時間聯絡到前線的某支部隊,並獲悉他們的精確位置。”
這個問題上,楊明志沒有絲毫的扯謊。
他的話著實讓科涅夫和普爾卡耶夫羨慕不已。
無線電技術在一戰時期突飛猛進的發展,可惜沙俄在這方面的發展很有限。蘇聯意識到這方面的短板後就竭盡所能的發展,奈何戰爭突然發生了。
根據租借法案,美國援蘇的清單裡就有無線電臺。美國提供的這些電臺可謂是高科技,部分型號就是通訊兵揹著箱子,它可以發莫爾斯電碼,還能直接打電話。
好東西來得太晚,即便它來了,也只能裝備部分部隊。
現在,蘇聯的普通步兵師,只有少量部隊能能享受電臺下發到營級單位的舒服。不過就算沒有無線電臺,蘇軍也有老辦法解決後方和先鋒部隊的通訊問題。
那便是勇敢的通訊兵揹著巨大的“蝸牛殼”一般的電話線前進,它是非常細小的線,所以通訊兵可以快速佈置長達三公里的有點電話,讓鋒線士兵和後方聯絡。
兩位方面軍司令員如何不產生遐想呢?如果無線電臺能落實到營,很多時候就不會出現基層部隊找不到指揮部的窘狀。
一年多的戰爭,蘇軍積極的總結戰鬥失利的原因,因通訊障礙,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都是失敗的重大原因之一。
科涅夫稍稍一想,他也知道別列科夫這裡沒有通訊問題障礙,絕非此人幸運。此人本身就很懂現代戰爭,打到敵人指揮部,第一時間就繳獲電臺,別列科夫能以集團軍司令的身份站在這裡,和大家侃侃而談,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且慢!
別列科夫能參與到方面軍指揮官一級的會議,是不是意味著斯大林他……
科涅夫估計,朱可夫早就和自己有了完全一樣的想法。那麼,自己以後和這個別列科夫,說不定還能是親密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