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她還有兒子,能負責給她養老,真是什麼都不缺了。
張簡仨明白了,這是利用蘇合暗中攪和還不夠,還要讓琪琪格利用自己被垂涎的美貌,徹底分化哈巴丹和他三個兒子,讓這次對瓦剌的戰場,成為這父子五人的墳場!
等蘇合吞下他們內鬥後殘餘勢力,就可以支援蘇德上位的名義,讓他和其餘部落像乞顏部之類的鬥起來,徹底瓦解聯合的可能。
緊接著就是戚十一帶兵橫掃整個大漠了!
他沉吟了一會兒,“我找找適合說服的人。”
“我倒是知道一個人,”蘇葉微笑。
姜滿都,那個翻譯不僅口才不錯,更是跟著韓騰走南闖北,最妙的是,他就是那個積極想要家人獲得大楚身份的人。
在他眼裡,或許大楚未必什麼都好,卻比自己這種沒身份的人好多了。
大楚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他和家人過的什麼日子?
對比相當明顯了,且他還見過韓騰這種大商人的奢侈生活,稍微一描述,就是琪琪格想都不敢想的。
琪琪格也是平民出身,在底層經歷過吃不飽,冬天差點被凍死草原上,長大後被迫嫁給老頭子的艱難日子,對富裕的,舒適的,奢華的大楚,一定充滿了幻想。
兩人在情感上可以共鳴,在目標上能達成一致,因此這是最好的說客人選。
張簡仨並不認識姜滿都,但既然是蘇葉決定的,他也只點頭下去辦。
至此,草原上的局勢差不多佈局完成,不出意外的話,會完全按照她的劇本走。
蘇葉仔細思考完,覺得沒留下來的必要了,於是讓春景和春來打包行李,繼續自己的旅途。
這次會沿黃河進入關中平原,這裡自古具有王者之氣,是好幾個王朝的國都,長安和洛陽更是聲名赫赫。
秦從這裡出發,滅六國,實現大一統,隨後的漢定都長安,至今中原王朝都稱自己為漢人。
諸葛亮六出祁連山,都是為了征服關中,獲得關中的兵,挽救漢室江山,只可惜憑借巴蜀的糧,終究少了關中的王者之氣。
當年劉邦能先擁巴蜀,再取關中,最後問鼎中原,說明這模式是可行的。
而關中的重要不言而喻,諸葛亮六次無功而返,是真的時不待我。
後李淵也是先取關中,以河東和關中為根據地,進而剿滅群雄,問鼎中原。
之後的繁華盛唐,定都長安,設陪都洛陽,可見關中的重要地位。
這裡幾乎處處是歷史,對於蘇葉這種讀書人來說,結交關中的文人,是必不可少的。
雖然之後因人數增加,關中平原已無力供養都城這麼多人口,不得不東遷,以及後北移到現在的京城,這裡依就是文化興盛之地。
關中有好幾個書院,很多都是傳承了百年以上的,雖然重建過幾次,早已換了好幾撥人,但這裡的文化氛圍,是其他地方很少見的。
似乎人人都能說歷史,每個人口中,都有幾個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
或許是真的,和記錄在史冊上的不差分毫,也或許是口口相傳,在流傳過程中變了味道,更有被人杜撰和竄改的野史。
可無論怎麼改,都能被說的頭頭是道,好似追根溯源,就能找到源頭一般。
蘇葉在這裡不僅喜歡和讀書人聊天,拜訪當地大儒,文人墨客,也喜歡找那些積年的老人,聽一聽他們口裡的故事,那過去傳播了不知多少道的訊息。
並在聽的過程中,她會以風趣幽默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後去追本溯源,如果能找到源頭,則會把最開始的故事,以及怎麼一步步流傳變成現在版本的全過程記錄下來。
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個原本在某人嘴裡波瀾壯闊的故事,可能在歷史書上,只有短短一句話,其餘全是後人根據想象加工的。
也有可能某位講的故事,看似荒誕可笑,細究起來,竟真能在某本書中,找到一模一樣的記錄。
蘇葉一邊聽故事,一邊拜訪各個大儒,以及當地藏書比較豐富的家族,借閱他們家中藏書,把查到的源頭以及流傳過程記錄下來,然後分享給文人墨客們看。
透過這種方式,她瞬間開啟了關中文化圈的口子,讓眾人接納她,順便印象深刻。
所謂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她雖然已是舉人,可實在是年輕,又生的俊秀不凡,看在許多人眼中,這就是一鐘靈毓秀的少年,見之忘俗,會心生歡喜,進而喜歡她。
可這些人絕不會把她當成平輩來交流學問,甚至因為她是江南來的,而有意無意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