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的是他不該失去理智,沒有去找將軍問清楚,就冒然行動,以至於好好的計劃,就這樣泡湯了。
說到底,是他這個副將對主將心存偏見,認為他外戚上位,志大才疏,不堪為主將。
因而遇到一點風吹草動就炸,是他失職。
孟國忠愧得腸子都青了,可還是安慰兒子。
孟良此後一個月都沒有出去,在父親身邊悉心照顧,可無論他多用心,父親的傷一直反複,怎麼也好不了,甚至有潰爛的趨勢。
他覺得軍醫的水平不行,打算去大同城內為父親請別的大夫來看看。
可等他進城沒多久,突然傳來軍情,韃靼部落襲擊大同城,城門緊急關閉,三日後韃靼騎兵退走,才終於開啟。
這三日,任何人不得進出,暫時為防城內有韃靼奸細裡應外合,開啟城門,要求非士兵不得靠近,不然一律當斬。
孟良心急如焚,卻沒什麼辦法,軍令如山,他又怎麼會不懂。
好容易熬過三日,趕去城外軍營,卻發現焦土一片,軍營內死傷無數,而他的父親……也犧牲了!
講到這裡,孟良忍住了哽咽,摸了一把眼淚,“我不知為何,就是懷疑此次的突襲,和之前的糧食運輸有關,於是為父親舉辦葬禮之餘,還打聽了遇襲的全過程。”
怎麼說呢,全程就一個巧字。
在遇襲之前,主將陸才成說是收到訊息,韃靼要襲擊大同幾百裡外的小鎮,於是帶人去設伏。
他把軍營裡四分之三的人都帶走了,包括了大部分將領,只留下三人。
另外兩人在韃靼來襲時,竟然因為喝酒喝醉了,怎麼叫都叫不醒,士兵們沒辦法,只好去請正在養傷的孟國忠。
雖然背後傷口潰爛滲血,但軍情緊急,孟國忠毫不猶豫,立刻組織士兵防禦並反擊,另外還派了人去叫回主力部隊。
他們還沒有走遠,此時趕回來,正好和軍營裡應外合,包圍韃靼,興許還能大獲全勝。
然而傳令兵跑到說好的地點,竟沒發現一人,大軍去哪兒了?
孟良諷刺一笑,“說是臨時收到訊息,韃靼改變方向,去襲擊另外一座城,而他們現在趕過去,還來得及截殺,軍情緊急,他們來不及給軍營報訊息,就直接離開了。於是沒人知道他們去了哪,整整三天,數萬人的軍隊,不知所蹤,呵呵!”
場上眾人皆驚,但凡不是個蠢的,都不可能聽不出他話中的含義。
這哪裡是巧合,分明是刻意為之!
孟良深吸口氣,壓下噴薄而出的恨意,“整整三天,父親帶著剩餘的兩萬多人,苦熬了三天,既沒有等到主力軍隊回來,也沒有等到大同城內的守軍!明明他們只要稍微一打探,就知道父親帶著士兵堅守住了軍營,只要再派出一隊人馬,就有獲勝的希望!父親這邊損失慘重,韃靼那邊又何嘗不是?他們擅長馬戰,可父親利用軍營的便利,設下種種陷阱,他們不得不放棄騎兵的沖鋒,選擇真刀真槍比拼。三天的持續戰,韃靼也人困馬乏,只要稍稍一使勁,就可以把他們全部留下!”
“然而城內守軍是怎麼做的?堅守不出,對同袍的求援,絲毫不理會,任由兩萬多人白白犧牲!三天後,軍營死傷殆盡,韃靼人進去搶走所有糧食,然後跑了。不過幾個時辰,主力軍隊回來了,離得可真近啊,他們居然也沒想著去把糧食搶回來,而是以行軍睏乏為由,暫時修整。”
“這一休整,就是整整三天,直到新的糧食運到軍營,於是他們意思意思,去外面轉了一圈,帶回一些糧食,說是搶回來的。你們信嗎?三天後,追趕韃靼騎兵,還能把糧食搶回來?”
眾人皆無言,明白孟良的質問有道理,別說三天,就是一天,他們也能跑得沒影。
可韃靼畢竟帶著糧食,幾個時辰的話,立刻去追,興許真能搶回來,三天就別想了。
有那記性好的,還記得十年前關於這一戰的記載,副將戰事失利,沒守住軍營,以至糧食被搶。主將當機立斷,帶人搶回來,糧食損失不大,但人員傷亡四分之一!
當時朝廷的是怎麼應對的,下旨嘉獎陸才成,皇帝還賞賜了金腰帶,以及報上來的武將統統往上升一級,包括那個守住大同城,沒有讓韃靼侵襲成功的將軍。
至於對戰死的,發放了一些撫卹金,沒有額外的獎勵,畢竟他們沒受住軍營嘛。
皇帝顯然也想到了,當初知道陸才成立功,高興異常,對於損失計程車兵,把責任都怪到戰死的孟國忠身上了,不過他都戰死了,也就沒有下旨責罰。
想到當初的得意,皇帝只覺得臉上火辣辣的,恨不得孟良立刻閉嘴,不要再說了。
然而剛剛是他堅持要把人找出來,現在爆出這麼大一個新聞,不用想也知道,太上皇不會任由他阻止孟良說下去的。
孟良說到這裡,渾身顫抖,眼睛赤紅,恨意無限,“而這些,也只不過是剛開始!”
是的,悲劇才剛剛開始!
孟良不相信一切真是意外,悄悄查詢,還真被他找到一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