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紅樓潛龍在淵88 兩位……
兩位侍郎,康馳是劉耿忠心腹,由他一手提拔起來。
當初能接近劉耿忠,並從門生之一脫穎而出,甚至超過了他的女婿,是因為康馳踏實能幹,又精通算數,且勤勤懇懇在他身邊做了十年副手的緣故。
當年康馳只是普通進士,因為劉耿忠是那屆主考官的緣故,跟著其他學子一起拜謁老師。
可當時有驚才絕豔的探花,行事周全的傳臚,還有二甲第十名,卻美姿儀的二十歲進士,被劉耿忠召為女婿。
康馳這個家世相貌不顯,成績也排在二甲第九十三名的普通進士,完全沒被劉耿忠看在眼裡。
考中進士後,等待分官的過程,別人要麼進入翰林院,要麼去地方擔任縣令和同知。
康馳和少數幾人進入六部,從打雜開始,做著小吏的活,品級也只有八品,和進士入朝當官,最低也是正七品完全不同。
會這樣只有一個原因,當時朝堂環境已經很惡劣了,沒有錢,沒有人脈關系,幾乎寸步難行。
那些有關系的,即便是勳貴家奴出生,只要考取了舉人,就可以謀個六七品官,比如榮國府賴大的孫子。
而一步步千辛萬苦考上來的正經進士,好不容易過五關斬六將,最終的結果也不過和小吏一個品級。
換個心氣高一點的文人,當場就甩袖子不幹了。
康馳同科的那幾位,在入官場三月內,陸陸續續都退了。
與其在這裡受這份窩囊氣,還不如回家鄉,好歹進士的名頭能唬人,且要是拉拉關系,巴結上家鄉的父母官,先成為師爺,再入仕也是一條路子。
不比在這裡被小吏們排擠,打壓,嘲笑強?
這些人幾乎祖祖輩輩都是小吏,繼承父輩祖輩的位置,然後相互聯姻。
他們有自己的圈子,彼此聯絡有親,結成一個利益集團。
康馳對他們來說,就是外來者,且他和自己等人不一樣,小吏是被框死了的,永遠是小吏,子孫也只能成為小吏,沒有上升渠道。
他們會努力維護小吏集體利益,而康馳進士出身,只要做出成績,就有機會往上爬。
這就意味著,他未來是會成為自己等人的上司,自然不能讓他知道小吏間的彎彎繞繞,不然等著以後被拿捏吧。
因此康馳在入官場初期,不僅獲得的官位不匹配,在工作上也處處受排擠。
可在這種苦悶的環境下,他憑借自己的韌勁,硬是把小吏之間的門道摸個一清二楚。
然後他做了一件事,把這些利益糾葛,人脈關系,以及各種潛規則都記錄下來,整理成冊,拿到劉耿忠面前,請他指點自己該怎麼破局。
當時劉耿忠還只是戶部郎官,掌管俸祿發放。
當時朝中情況,可不像現在這樣富庶,因為太上皇仁慈,允許大臣們隨意借銀子,加上連續好幾年天災,鹽政又出了問題,國庫稅收銳減。
但官員的俸祿不得不發,大家還等著吃飯呢,上面又不給批銀子,還要求他想辦法縮減開支。
這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時劉耿忠差點被逼得就要辭官不幹了。
康馳的小冊子,給他開啟了一條新出路。
小吏之間都有這麼多錯綜複雜的問題,且他們聯合起來,形成一張大網,期間貪墨了朝廷多少銀子,又從百姓手裡撈了多少油水?
反正他是官,不怕得罪小吏,幹脆憑借這個名單,按圖索驥,把小吏間的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破家斂財之輩,統統抓了起來。
這一弄,牽連甚廣,幾乎整個朝廷機構內的衙門,半數小吏都牽涉其中。
如此一來,鬧大了嗎?
沒有!
小吏在古代封建統治體系中,是特殊群體,他們明面上地位不高,像賤籍一樣世代相傳,沒有意外,子孫也永遠只能是小吏。
可偏偏他們是服務朝廷衙門的底層勞力,所謂宰相門前七品官,狐假虎威。
誰也不敢不把這狐貍放在眼裡,有些偏遠一點的地方,縣衙的權力甚至被小吏們聯合架空,朝廷派來的縣令只是明面上的吉祥物罷了。
要是和他們對著幹,狠一點的,直接給你一個不知不覺病逝都有可能。
他們就像盤踞在朝廷最底層的基石,連線上面的官員,和下面的普通百姓。
只要這基石夠厚,組成的網夠大,就可以欺上瞞下,從兩方中都獲利。
當然了,這只是理想狀態,小吏與小吏之間,那也是利益相關,互相是有力競爭者,內卷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