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海島寶藏66
蘇葉略微一沉吟,給出了答案,“□□?”
很好猜不是嗎?如果是別的,並不妨礙覆蓋在上面的土生長出雜草,唯有□□能影響土質結構,且讓唐泰斯都表現出驚訝的樣子。
“是的,非常多,被直接傾倒在大坑裡,然後用土填埋,因為不夠深,造成上面很難生長雜草。很難相信,這麼多火藥是怎麼運上來的,足有好幾噸,而那些人又為什麼要在這裡填埋,出現了什麼變故嗎?”
“之後我們重新翻遍整座島嶼,非常確定製作□□硝石,硫磺,木炭,不是那座島的産物,定是從別的地方運送過來的。你還記得百年前都靈那場戰役嗎?原本法軍有逆風翻盤的機會,他們準備了大量□□,決定在關鍵時刻,引爆整個都靈,好與英國、奧地利聯軍決一死戰,關鍵時刻火藥竟然不見了。有傳聞說,□□並不存在,是法軍放出來的假訊息,為的是讓盟軍怯步,不敢進入都靈作戰。”
“最後奧地利的歐根親王在都靈擊敗法軍,徹底結束那場戰爭,至於□□下落,至今是個謎,誰也說不清那是真實存在的,還是隻是一個謠言。畢竟幾噸量的火藥,不可能一夕之間下落不明,那太詭異了。甚至讓人聯想到靈異傳說,是耶穌派出了他的信徒解決了這件事,畢竟都靈那個地方,沒有一些神神鬼鬼的東西,才不正常不是嗎?”
“看到島上那些□□,很難不讓我們聯想到法軍損失的那批,有專家推測,或許當年都靈有一股勢力,為了保衛都靈這座城市的安全,在法軍眼皮子地下把火藥偷走。而事實上,都靈確實有,作為基督徒重要的朝聖地,都靈擁有一大批隱形的聖騎士,他們平時隱藏身份,居住在都靈各個角落,從事不同的工作,關鍵時刻戴上頭盔,穿上鎧甲,就可以為聖教而戰。”
“都靈的教堂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決不允許被破壞,冒險把□□弄走也情有可原。但這不足以解釋最後□□為什麼會出現在那座島上,還和海盜有關。我們都明白,教會的人都討厭火藥,槍□□些東西,他們信奉的從來是手裡的劍,因此他們該銷毀才對。”
蘇葉想了想,“我想那所謂的聖騎士人數並不多,不足以在法軍眼皮子底下弄走那麼多火藥。”
只要稍微計算一下都靈城的人數就知道了,百年前都靈還是一座小城,人數不超過五萬人。
減掉一半的女人,還有老人和孩子,剩下青壯年男性不足一萬,既然是隱藏的,聖騎士的人數有十分之一就不錯了。
當時在都靈的法軍有五萬人,因為之前的戰爭節節敗退,這是他們最後的機會,無論如何都會慎重,輕易不會讓人靠近軍營,哪怕在都靈城佈置好火藥,也會派人把手。
一千人對上五萬,絕不可能做到如此悄無聲息。
除非他們還有幫手,而這個幫手肯定是匪盜,所謂貓有貓道,鼠有鼠道,幹這種偷雞摸狗的行當,還得是他們順手。
都靈是比較早修建地下排水系統的城市,且下面修得像個迷宮,非常便利匪盜們活動。
聖騎士和匪盜勾結,說起來難以置信,但事實上,這種事屢見不鮮。
早在中世紀時期,這樣的事就時有發生,只有匪盜去搶劫了,民眾才會拿著錢去求聖騎士出手保衛教區的安全不是?
要是整體平平安安的,那隻要教職人員就好了,何必花大價錢去養聖騎士?
畢竟養他們可不便宜,馬匹,盔甲,劍,哪個不要錢,普通人擁有一樣都是發財了,他們卻每人配備一套,何等的風光。
到了十八世紀初期,王權大大提升,擁有了軍隊和對治下百姓的統治權,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護他們,各地的教會才真正成為傳教的地方,騎士團漸漸裁撤了。
唯有像都靈這種朝聖的地方,才擁有這個。
與此同時,作為比較獨立的城邦,都靈沒有強力的武力軍隊,導致匪盜也異常猖獗,兩者共同發展,相輔相成,平時站在正義和邪惡的對立面。
到了這種關鍵時期,又成了互相合作的關系。
畢竟都靈不僅是聖騎士想要保護的神聖之地,也是匪盜們的家園。
他們熟悉地下道,能在不瞭解情況的法軍眼皮子底下,把那麼多□□運走。
可關於□□處理,雙方之間也是有分歧的,聖騎士主張銷毀,而匪盜更願意捏在手裡。
最後是怎麼落到海盜手裡的,沒有一個定論,估計是被他們賣了份錢。
唐泰斯贊嘆,“果然什麼都瞞不過你,我們也是這樣猜測的。但這些都不是重點,而是這些□□發現,再次證實了色諾芬畫作的真實性。”
“哦?”蘇葉驚訝,這她還真不知道。
唐泰斯開啟筆記本,從裡面翻出一張折疊起來的紙,展開,裡面是簡易的海島畫,“這是我臨摹的,時間有限,沒有細細雕琢。”
蘇葉一見,就知道是色諾芬的風格,簡單而純粹的黑色礁石島,突然從右邊位置開始坍塌,在島的正上方,有著佔滿了半邊天空的絢爛煙花。
“如果那些□□炸了,大概就是這個效果了吧,”唐泰斯感嘆。
蘇葉接過,仔細研究了下,“這應該不屬於海島圖系列吧?”
“是的,這是草稿圖,色諾芬並沒有完成它,據說是有人從奧米斯老宅中偷出來的,在他病重之時。不過不能確定真假,他死前一段時間,那些無法無天的僕人偷走不是宅子裡的東西,這樣流出來的畫稿不少,但市面上絕大部分都是假的。”
隨著寶藏島傳說的大熱,繪畫市場湧現出一大批色諾芬畫作,真實性不說也罷,有些模仿得還挺像那麼回事,大部分簡直一言難盡,只要畫一座島,就說是《色諾芬海島圖》了,偏眾人被寶藏迷了眼,明知道沒那個幸運值,依然願意花高價購買。
發展到後來,竟然形成一種風尚,要是你家沒掛上一兩幅海島圖,就好似少了一項必要裝修似的。
很難說後來形成的海濱和海島旅遊熱,沒有這個緣故,畢竟每天都對著畫作,很難不生出去看看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