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賣畫的人一頓,沉默不語。
蘇葉懂了,從懷裡拿出一張五十兩的銀票,“我買下這幅畫了,不知可否送一點贈品?”
那位衣著洗得幾乎發白的公子想了想,最終點頭,“公子稍等。”
他也沒拿那銀子,轉身離開,片刻之後回來,遞過來一包粉末,“這是贈品,請收下。”
蘇葉含笑接過,離開之前再看了其餘畫作一眼,“說真的,公子可專研畫竹,說不定有不菲的成就。”
那公子一愣,看著自己攤子上那些畫作,若有所思。
蘇葉走遠一點,開啟那包粉末,放在陽光下仔細觀察,正是自己想要的顏色。
這種比竹青更清脆一點的顏色,適合畫剛長出的鮮嫩竹葉,和竹青稍稍混合,又能畫那種由鮮嫩轉變青綠的過程。
黛玉雖然小,已經被帶得喜歡上竹子了,正好帶回去給她當禮物。
她建議那位公子專注畫竹,也是因為這個,這種顏色她還沒在其他畫作上見過,顯然是那位公子自己從山中採集的,有這份便利,何必棄之不用呢。
何況她看那人,是準備參加科舉又缺錢,只能出來賣字畫的讀書人。
見過那位的書畫後,其餘攤子上的就顯得乏味了,都是比較常見的。
不過蘇葉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這條街上,居然有超過一半的女子當攤主。
她走到一位年輕姑娘攤前,拿起其中一塊裁剪好的布匹,摸了摸,驚訝道,“這是江寧工坊的紡織棉布?”
“公子好眼力,正是呢,”那姑娘笑道。
蘇葉張望了一下,發現賣這樣布的還真不少,而每個攤位上,都堆疊著十幾種不同材質,不同顏色的布。“不知這些布怎麼賣?”
“這邊的棉布一匹400文,可做大人兩件衣服,小孩三件。這一邊是棉麻材質,製作麻煩一點,但做夏衫很透氣,需要350文。最後這邊是加了羊毛紡織的,很保暖,正適合冬天做棉衣,需要600文。”
“這麼便宜?”蘇葉挑眉,幾年前紡織業還沒興起來的時候,絹布的價格幾乎是現在的兩倍。
“是的,聽說西域那邊種植了許多棉花,江南到處都開辦了紡織工坊,布的價格就越來越便宜了。”
這時,隔壁攤位的老闆娘湊過來,“可不,以前一年到頭都買不起一匹布,現在可好,每年都可以給一家人添上一件新衣裳了。”
“倒是好事,”蘇葉笑道,“只是我見街上多了很多姑娘出來擺攤,這會不會有點不好?”
“難道你也是那迂腐的讀書人?”老闆娘不由鄙夷的看向她,“都什麼年代了,姑娘都去工坊做工了,擺攤又咋啦。”
“就是就是,又沒吃你家大米。”周圍的人紛紛起鬨。
見大家竟這麼接受良好,蘇葉也有點意外,“難道你們家裡都有姑娘去那紡織工坊幹活?”
“那可不,一個月五六百文工錢呢,比我家男人都能幹。”
“可惜了,我沒這個機會,要是我也能認字,說不定就能進去了。”
“擺攤也不錯,運氣好點,一天就有二百文進賬。”
“那不一樣,擺攤不穩定,我還是更想進工坊。”
“那你得去女先生開的私塾,先學會認字才行。”
“我這正攢錢呢,等攢夠了就去。”
聽著眾人議論紛紛,蘇葉忍不住微笑,這就是她當時那麼小,就謀劃著改革紡織業的原因,幾年下來,是真真正正能帶動經濟,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
同時因為紡織工坊招收大量女工,進而提高了女子待遇,讓她們獲得更多自由,能掙錢了,腰桿就硬,觀念也會漸漸發生改變。
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著急,她還有好幾年時間,且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等時機成熟,再來說女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