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可以和莊子簽約,而老人能在這裡養老,帶著孩子們在院子後面的菜地上種菜,來節省開銷。
兩個人加起來的工錢,又在糧商會內部購買糧食與生存物資,日子會過的非常富足,冬天也不用擔心被凍死。
說到底,這個條件就是專門為他們設定的,主要是為了吸納人口,然後分化那些中小部落的凝聚力。
草原上因為生存艱難,一個小部落中幾十上百人,可以看做是一家子,和中原宗族差不多。
大家聚在一起守望相助,同氣連枝,族長的命令所有人必須遵從。
因此如果族長讓他們集合起來,去搶劫別人,也會毫不猶豫執行。
如果還是一個部落一個部落的吸納,很難保證他們不鬧事。
可現在分成了以家庭為單位,就不用擔心他們的人數過多,産生了勢力,集合起來一起對抗莊子上的管事了。
因為條件實在優渥,糧商會大小莊子中,已經吸納了幾十上百個這樣的小部落,為防他們聯合起來,當有同一部落的人來投,往往以本莊子招滿,把人分別安排到不同的莊子上去。
東北平原這麼大,莊子在不同的地界購買土地,即便有馬代步,也要跑上幾天才能去下一個,完全杜絕了頻繁聯絡的可能。
當然了,也不是不讓他們聯系,只是不那麼頻繁罷了。
這些舉措,生生把這些遊牧民族,變成了會種田的人。
然莊子上人數最多的,並不是他們,而是朝鮮半島上來的人。
因為大楚水師不間斷的掃蕩,半島上的人一直處於被威脅狀態。
他們自然想要反擊,可惜無論是南安郡王,還是宋將軍,都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打得他們俯首稱臣。
半島上原本的國王,因戰爭失利,被旗下兩大勢力架空。
等到他死了,其中一方竟然想篡位,為了能成功,率先向大楚投誠,希望大楚的水師助他一臂之力。
大楚以宗主國的名義,要求必須是原國王兒子繼位。
然而訊息傳回去沒多久,原國王的兩個兒子都死了,他的堂兄弟也紛紛沒了命。
所有人都認為,是那個想篡位的人做的,另一方勢力打著為國王報仇的名義,開啟了戰爭。
本就是半島上最大的兩個勢力,分別掌握了南邊和北邊,鬥得旗鼓相當。
所謂分裂的半島是好半島,既然是人家自己的意願,大楚也不好幹涉對吧?
那就打吧,誰打贏了,到時候大楚再來說承認不承認。
可實際上,宋將軍那邊,一直在平衡兩方勢力。
於是近五六年,戰爭從未停止過,打了這麼多年,除了雙方都減員厲害外,沒有一絲絲改變,地盤還是原先的地盤,勢力分佈也和之前一樣,就……鬥了個寂寞。
可南北雙方已經打出了火氣,成了死仇,和解是不可能和解的,只有繼續鬥下去。
而在這期間,大量人口向外逃亡,其中北邊的有地理優勢,自然跑到東北平原上求生存。
可那些遊牧民族和大楚都不是好相與的,他們想要活下來,就只能賣身為奴,且是一個宗族一個宗族一起賣。
而莊子吸收了他們,導致一點也不缺勞動力。
至於南邊的,想要逃走,自然只能透過坐船,戰爭期間,只有大楚的商船才能自由航行,無論哪一方,都不敢動大楚的商船。
大楚最南端原本人口少,即便土地一年三熟,有各種蘇葉需要用到的資源,奈何實在找不到人,因為多蛇蟲鼠蟻和瘴氣,北方一點的都不願意去。
可近幾年,百越地界的莊園上人口越來越多,已經完全不缺勞動力了,不用猜都知道那些人是哪裡來的,自然是商船帶回來的。
總之,這些年大楚最北和最南端的人□□發式增長,除了半島上的戰爭帶來的影響,也有周圍國家百姓嚮往大楚繁華,自願跟著商船來混口飯吃。
而糧商會的飯,是最好吃的,以至於他們總是很快能招滿人,莊園一次次擴大增多。
就目前而言,僅糧商會旗下的莊子出産的糧食,就能提供整個京城人口吃一整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