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月後,京城傳來訊息,賈赦聽了岳父的話,果然在一天夜裡抄了所有奴僕的家,抄出家財五十多萬兩,榮國府鬧得人昂馬翻。
賈母差點沒氣出一個好歹,當即軟倒在榻上。
賈赦也是雞賊,在做這件事之前,就找好了買家,抄出來的東西,立刻變現,換成銀子後,直接送去了衙門。
太上皇仁慈,在位時體恤臣子,特許生計困難的大臣可以向國庫借銀子。
榮國府和寧國府隨大流,也借了幾十萬兩,當然了,這是陸陸續續借的,幾十年加起來的總數。
這些年,國庫的銀子有借無還,加上國庫稅收逐年增加,並沒出現缺銀子的狀況,因此就更沒人還了。
且大臣們還越借越兇,國庫這方面的支出也越來越嚇人。
張老太爺身為局外人,看得相當清楚,別看現在國庫有錢,但再這麼造下去,賺再多也頂不住啊。
萬一發生意外,茜香國那邊斷了供,或者海貿出了紕漏,銀錢變少了,新帝可不會那麼好心,直接當那些借條不存在。
畢竟藉著海貿的光,朝野內外人人都賺錢了,人人都不缺錢,這種情況下,國庫的銀子還是一次次往外借,且越借越多。
明眼人都知道,這些人借錢是為了什麼,無非是拿去錢生錢了,資助那些海商出海貿易,帶來更多的利潤。
這些王公大臣資助的商人多了,相當於和朝堂的海商打擂臺,搶飯吃。
此消彼長,國庫的存銀是真的有可能越來越少的,現在不像之前那樣,市場在擴大,貿易量逐年增加,進來分一杯羹的人再多也不用愁。
因此當國庫真的沒錢了,新帝的刀子就要舉起來了,而太上皇不會管,他還等著錢修陵墓呢。
張老太爺看到了其間的危機,但榮國府貿然還錢也不行,別人都不還,你上趕著,是想成為眾矢之的嗎?
因此只能隱下不提,而這次賈璉的信,給了張老太爺發揮的空間。
賈赦的行為不是和眾人作對,而是和賈母賭氣呢。
賈赦看中一副字畫,想從公中支走一萬兩,結果賴管家不同意,還告到了賈母面前,被賈母狠狠罵了一通。
然這是個混不吝的,直接記恨上了管家,打算帶人抄了他的家,反正自家的奴才,怎麼處置還不是主人說的算。
又想到只抄賴家太明顯,賈母更要罵,那就全部抄好了。
不曾想,這些奴才富得流油,生生抄出了幾十萬兩,這麼多錢,當然是從賈家貪走的。
賈家庫房裡都沒這麼多錢,賈赦氣都要氣死了,不可能還給奴才,可他得罪了賈母,錢拿了燙手,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送到國庫去還債吧,誰也別想要!
這可真是隻有混子幹的出來,然賈赦就是這樣的混不吝,從小時候就這樣了。
京城眾人沒有懷疑,也就對他還債的舉動沒有異議,但同時,他們的心也提了起來。
榮國府的奴才能抄出這麼多錢,其他家族難道就能倖免了?
他們可不覺得,貪婪的奴才只賈家有,就好像他們自己也貪國庫的錢一樣,貪是本性!
想到這裡,京城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抄家潮,頂多有些人家體面些,私下裡進行,而有些人家和賈家一樣,直接來個一刀切。
做這事的人多了,也就顯得賈家沒那麼顯眼了,賈母雖然生氣,可看到那些賬本上觸目驚心的數字,也說不出不該抄家的話來!
那些貪的多的,統統被發賣了,只賴家一家,因為賈母的關系,被給了賣身契,轟了出去。
其餘包括王夫人的陪房賈瑞夫妻都被發賣,當然,他們夫妻幸運,被女婿冷子興贖買回去了。
剩下只有一些小貪的,放了賣身契,打發了一些錢,讓人都走了。
最後剩下的,都是老實人,要麼是底層,還沒機會貪。
這一下,榮國府的下人直接少了好幾百,就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王夫人算了一筆賬,大喜,每月至少少三百兩的支出,且這麼一整頓,那些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的産業,也‘扭虧為盈’,真是大好事,呵呵!
賈家再不是之前險些入不敷出,相反,結餘還不少,就是可惜了那幾十萬兩,竟被拉去了國庫,大伯子真是暴殄天物,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
可已經送去的,也弄不回來了,王夫人只好嘆氣再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