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不會算賬,讀書才花幾個錢,早早送去,至少能做五六年工呢,白拿五六年的工錢,這種好事都不懂。”
“那是你不明白人家的算計,就算不讀書,進了工坊照樣賺錢。認字了又不是立馬就能當管事,還不是得從女工坐起,好幾年才有機會升組長,再升女管事也肯定是出嫁後了,孃家賺不到便宜。”
“我看是你不懂,升了管事那多威風啊,招工都歸她們管,到時候不管是孃家人,還是婆家人,都可以招進去,怎麼就沒好處了。那些普通女工有這個本事?我看啊,以後女工越來越多了,想進去也越來越難,沒點關系還真進不去。”
“還真是,果然是大嫂你有見識。”
“嗨,我都是聽隔壁周媽媽說的,那才是個本事人呢。”
聽著她們的討論,蘇葉不得不承認,不要小看任何人,百姓中多的是有眼光有遠見的人。
那位周媽媽想的不錯,現在紡織業還在茁壯發展階段,每年都會大量新增不少工坊,雖然大楚國內的布匹買賣已經趨於飽和,再想要售賣,就只能降低價格了。
可海外卻供不應求,無論生産多少,海商們都吃得下,統統高價賣往海外,帶回來大量黃金白銀。
按照這種趨勢,此行業還可以野蠻生長十幾年。
可十幾年後,就差不多趨於飽和了,需要更大的市場才能吃下。
到那時,紡織工坊不再無限制擴招,需要的女工自然就少了。
不過有蘇葉在,也不會等到那時候,肯定會弄出更多的工坊來,不僅限於紡織,她手裡掌握的技術,能多開闢幾十個行業。
現在之所以沒拿出來,一是因為農業在封建社會是根本,如果不能保證糧食安全,把人貿然從田中弄到工坊,勢必會帶來糧食危機,進而引發社會動蕩。
因此她一直在利用糧商會,實現大規模,集中化的農業生産。
現在的糧商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糧商組成的組織,而是一個正規的農業機構,雖然還沒有被朝廷正式承認,但裡面的運作模式,已經有了農業部的雛形。
下轄有多個機構部門,分種子部,化肥部,農具研發部,水利灌溉研究部,推廣部,收購部門,運輸及販賣部門等等。
每個部門的人數不一樣,有的是人數稀少且保密的研發,有的站在明面上提供金錢和賺錢。
像種子部,分為明面上和私下兩個機構,明面上和各大海商合作,購買從海外運來的種子,試種研究並推廣。
而暗中那個部門,則進行一些類似於雜交改良等研究,蘇葉提供資料,他們學會並一點點實驗出來。
明面上的種子部許多人都知道,包括那些糧商,因為他們也會從種子部購買他們的良種,種到自己承包的土地中去,或者交給和自己簽約的農民。
至於私下的,蘇葉不打算現在就爆出來,要等到她成為真正掌權的人,才會讓他們正式出現。
把他們轉化為朝廷正規編制後,才會爆出來。
原因也很簡單,這些研究出的效果驚人,現在爆出來,就是等著被人摘桃子。
蘇葉是想造福百姓來著,但還沒有那麼大度,讓太上皇和新帝坐收漁翁之利。
再加上這種事要是被其他國家知道,誰知道他們是會耍手段破壞掉,還是直接偷成果,沒有朝廷的支援,總歸不夠安全。
再加上把這些東西吃透,也確實需要時間,急是沒用的。
好在前期推廣海外來的良種,已經足夠讓每年的糧食逐年增産了,今年預計會比五年前多上四分之一,已經是個了不得的數字。
至少這一兩年,餓死的人越來越少。
還有化肥和新農具,糧商會也研究出不少,打折賣給加入商會的商人,然後由他們推廣到農民手裡。
至於那些沒有加入的,想要買當然也可以,價格肯定會比較貴。
雖然糧商會最初是由幾個糧商建立起來,但現在幾乎是甄管事的一言堂,糧商所在的部門,和其他部門相互獨立,並不是從屬關系。
因此糧商們想要糧商會的研究成果,也是需要付錢的,只是價格會比外面的商人更低。
他們要是人脈廣一點,光是倒買倒賣就能賺不少錢了。
起先那些糧商們是不樂意的,可誰讓當初甄管事提議成立研究部門的時候,糧商們都不同意呢,認為是浪費錢。
那些部門都是甄管事‘獨立’掏錢建起來的,所有的‘研究’成果當然只屬於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