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紅樓潛龍在淵42 用過……
用過早膳,蘇葉牽著黛玉的小手,和林玄玉告別林如海夫妻,往明經堂而去。
作為專門闢出來的讀書場所,明經堂的正堂高大闊朗,冬天燒上炭火,又暖和光線也足,原是當正經院落用的。
林家人因為身體弱,一向不講究什麼苦讀打磨意志,別苦其筋骨的目的沒達到,反倒讓家裡的獨苗生病出事。
因此學習上,林家用來讀書的院子是最好的,除了冬天用的正堂,春秋之際用的就是水閣。
水閣在正堂後面,連線後花園有個軒朗的亭子,周圍水流潺潺,伴有四季鮮花,讀書之餘,還可賞四時之景,愜意非常。
按理來說,讀書的地方,該是嚴肅正經才對,怎能如此愜意,實在有違體統。
可林家這個幾個孩子的情況,與別家大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先說蘇葉,她早不是小孩,沒有那般玩鬧不正經就學的心思,該享受時享受,該認真時,比別人都要努力。
以前做科研的時候,她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覺,為了學好一樣東西,也能長年累月研究琢磨鍛煉。
因此當她決定要學什麼時,就一定會全力以赴,以最短的時間門,學得又快又好。
加上她本就過目不忘,又見多識廣,自有自己的理解方式。
放在林如海和甄士隱眼裡,就是天縱奇才。
他們都是飽讀詩書之人,自認為教不了蘇葉什麼,只是起個引導的作用,以及在必要時候,給她講解一些世人的想法,以免她對這個世界,對書本上的內容理解出現偏差。
大部分時候,都是蘇葉自學,且進度喜人,遠超常人。
這種情況下,林如海和甄士隱實在不必操心她知識攝入的問題,反倒在另一方面,讓他們産生了幾分擔憂的心思。
那就是蘇葉理解世界的方式,一為真理,使勁專研其原理,這本不算錯,大道罷了。但她還有一個毛病,那就是把一切與利益掛鈎,每個人的所思所想,她都能用那套利益化理論來解釋。
不算錯,卻聽得叫人著實刺耳。
比如對於兩個忠僕的看法,明明兩人都是忠心耿耿,甘願為主家效死,在老主人去世後,忠心耿耿輔佐新主人,任誰見了,都該大加贊賞才對。
然而到了蘇葉這裡,剖析一番,評價直接大反轉。
忠僕一,揚州郊外某個小地主的管家,在老主人死後,照顧小主人長大。
為照顧小主人,他不假他人之手,親力親為,且家裡的錢財全部用在小主人的花銷上,甚至捨不得養其他僕人,於是他把所有僕人遣散,只留自己既照顧小主人,又要打理宅子和田莊,每天累死累活。
這也就算了,他對自己極為苛刻,日常就是簡單的饅頭配鹹菜,日子越過越辛苦,人也越來越瘦,越來越蒼老,讓人看得不落忍。
而他的小主人呢,養得白白胖胖,身上穿的是絲綢,每餐都得雞鴨魚肉,吃不完倒掉。等年紀大一點,去了私塾讀書,用的筆墨紙硯也都是最好的。
如此看,這忠僕也太稱職了,所有人都稱贊其為人。
然而這人到了蘇葉嘴裡,卻是自虐型炫耀人格,他做的一切,不是為了小主人,更不是什麼忠心的表現,不過是滿足自己隱秘的心思罷了。
蘇葉聽完這個故事,不僅沒有所謂的感動,反而皺眉,聲音頗為清冷,“老主人去世,他已經過了四十的年紀,無親無故,無兒無女,再加上僕人的身份,可以說這輩子快到頭了。老主人在時,他也不過當著管家的位置,兢兢業業以圖養老。可突然有一天,他發現情況變了,能決定自己生死的老主人沒了,小主人還落到了自己手裡。”
“這時,他面臨兩個選擇,一是背叛,直接不管小主人,自己在主家以管家的身份作威作福,享受短暫而美好的日子。亦或者把主家的田産賣了,自己跑去外地,用那些錢過舒服日子。但他從小在主家長大,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會的技能也不過是把田地租賃給佃戶,然而每年收租罷了。去過最遠的地方,也就是揚州城了。”
“這種情況下,他先天就膽怯了,加上從小接受的洗腦教育,讓他忠心耿耿。於是在最初,他並沒有生出什麼心思來,而是盡心盡力,讓僕人們好好照顧小主人。於是他聽到了許多贊揚,有說他忠心的,有說他可靠人品佳的,老主人沒看錯人。”
“加上宅子裡的僕人,一下子對他言聽計從,甚至是奉承討好,比以往更甚。突然大權在握,又獲得許多贊譽,成了他這輩子最高光的時刻。以往當僕人時,不是被看不起,就是被打罵,哪能想到過有這樣的好日子?”
“於是他的心態改變了,越發想要一直享受這種榮耀時刻,可一個管家,說到頭就只是僕人,外人聽見贊幾句也就罷了,哪裡會多談。他開始覺得不滿足了,得弄出一些事出來,讓自己再一次成為眾人的焦點。比如懲治對小主人疏忽的奶孃,比如怪其他人伺候不好,要親力親為。再比如一個勁兒的苦自己,把所有的錢財都擠出來供小主人花消。說到底,為的也不過是滿足他極端的炫耀心思罷了。”
這番推論,聽得林如海和甄士隱這種正統的文人極為不適。
他們從小接受忠君愛國思想,因此對於這種忠僕,也是大力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