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個禮貌又細致體貼的小廝,真不愧是書香門第調教出來的,處處周到。
且面對老道這樣的落魄之人,也不倨傲以對,更是大清早直接叫醒自家主子。
這不是積善之家,是培養不出來的,只有主家身體力行,才會有這麼守禮的下人。
淩雲子顯得習以為常,抹了抹嘴,就抱起蘇葉,隨著他去了正堂。
因為天色剛亮,還顯得昏暗,一路上竟點起了兩排燈籠,正堂也是,用蠟燭照的亮堂。
門口站著一位青衣儒生,修長消瘦的面容,並不能掩蓋其清逸風雅,二十七八的年紀,笑容溫和有禮,微一行禮,風骨天成,俊秀無雙。
“如海啊,你可要救救老道啊!”淩雲子一看到他,立刻沖了過去,一手抓住他,大聲訴起苦來,“老道這輩子的功德就全靠你了。”
林如海嘴角一抽,手微微用力掙脫出來,“淩雲子道長,但說無妨,如海一定盡力幫忙。”
兩人稱得上忘年交了,他們在十幾年前就認識了,那時老道和現在一般無二,彼時林如海還只是個少年。
因為父親去世,隨母守孝,在廟裡為父親立牌祈福。
當時淩雲子就在廟裡借住,雖僧道時常論法,但總也不是王不見王的狀態,至少遊方的道士在沒辦法的時候,會去寺廟借住。
而和尚也會在經過道觀的時候,也會上前參拜一二。
淩雲子就是這情況,身無分文,差點被餓死,倒在路邊被經過的和尚救起,帶回了廟裡。
然淩雲子不老實,在人家的地盤,吃人家的喝人家的,竟然還偷偷吃肉喝酒,被逮了個正著。
當時廟裡的執法長老氣得發瘋,要直接把他趕出去,還發誓不允許任何道士進來投宿。
被趕走淩雲子不以為意,可身上沒錢寸步難行啊,於是他賴著不肯走,大呼小叫鬧得寺廟不得清淨。
人家和尚們氣得不行,又不能真的把人架出去。
還是林如海聰慧,一眼就看出發生了什麼,命人拿來二十兩銀子,送與淩雲子。
這種事有一就有二,後來他們在京城又見到了,淩雲子沒錢了,正好路過京城林府,就想著上門打秋風。
正好林如海在京城備考,得知後讓人送上白銀五十兩。
錢到手了,淩雲子卻沒打算離開,賴在林家不肯走。
林如海也沒趕他,好吃好喝伺候著,時間長了,淩雲子也不好意思了,悄咪咪拿出一張符紙,對林如海說,只要燒成灰吃下去,就能保證他考中狀元。
林如海當然不信這個,好聲好氣答應下來,轉眼就扔到一邊。
可他不信,林母相信啊,在借住期間,淩雲子時常給林母講道法,那叫一個頭頭是道,順便還和她說遊歷的經歷,說得那叫一個精彩。
林如海陪母親聽了一兩次,發現都是正統的道家典籍,就沒放在心上。
如果母親聽了能高興,那也不錯,他忙於科考,實在沒時間陪伴母親,而母親又為了他科舉的事,日夜擔憂,人都熬瘦了。
林如海想母親鬆快一些,於是也就沒管。
哪想淩雲子竟然把林母忽悠瘸了,真的偷偷給他喝下帶有符紙灰的水。
林母的本意是好的,想保佑兒子高中,且只有一張符紙,稀釋在一整杯水中,應該無礙才對。
然林如海自小就體弱,一直養得精細,實在沒吃過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一杯水一張符紙下去,竟叫他上吐下瀉,硬生生錯過了考試。
那年,林如海十六歲,有望成為本朝最年輕的進士。
可因為這符水的緣故,只能遺憾錯過。
淩雲子非常愧疚,但林家母子沒有怪他,只道是運道如此,三年後再考也來得及。
卻不想淩雲子歪打正著,那年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科舉舞弊案,牽扯到近百位學子,尤其是江南來的學子。
無論有沒有舞弊,都被波及到了,參與了舞弊的自然沒話說,直接剝奪舉人功名,發配邊疆服徭役,一輩子不得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