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斯給蘇葉寫了一封回信,表示佈局已經開始,不需要過多擔心。
蘇葉立刻翻看各大報紙,從某個被廣告包圍的角落,找到一則小到只有五六句的訊息。
那就是斯特利銀行易主,新老闆是弗蘭克子爵的小兒子,一位剛剛從劍橋畢業的青年。
斯特利銀行是一家位於劍橋郡本地的小銀行,資本不夠雄厚,但承辦的業務比較穩定,就是學生貸款。
這個時代已經有人因為資金不足,而上不起大學,為了有更光明的未來,就有人想到貸款上學。
而斯特利銀行第一位行長是劍橋一位經濟學教授,因為不缺錢,資助了不少學生,後來幹脆成立了一家校內貸款機構。
等到他過世,這個穩定的業務已經發展出規模,不僅劍橋的學生,英國其他大學,乃至學費昂貴的公學,都有人從其中貸款。
另外大學裡有不少研究需要錢,這家銀行也提供貸款服務。
但這些都是靠著老教師的人脈和能力支撐起來的,而他的兒子明顯缺乏這份眼光和本事。
首先研究經費貸款,他就分不清那些是值得投資的研究,那些註定失敗。
雖然貸款不同於投資,即便失敗了,也還是要還錢的。
那麼問題來了,人家都失敗了,又能怎麼還你錢呢?
索性這些人要麼是大學裡的教授學者,要麼是大學生,都有光明的前途,貸款人家能慢慢還,可這週期就長了。
這種延遲還款的貸款一多,銀行本就不富裕的資金立刻入不敷出了,生生要拖垮這家小到沒走出劍橋郡的小銀行。
逼不得已之下,新行長只能把銀行變賣,而弗蘭克子爵就是那個接手的人。
子爵先生前後娶過三任妻子,第一位是門當戶對,貴族的女兒,為他生下了長子。
毫無疑問,這會是子爵繼承人。
而第一位妻子是一名富商的女兒,帶著大筆嫁妝嫁過來,當初的協議是,如果妻子生下孩子,無論男女,嫁妝的一半都屬於這位夫人的子女,剩下的一半才由子爵支配。
而如果她沒有子女,那麼這筆錢也將成為子爵先生的。
幸運的是,第一位妻子有一位女兒,她會得到母親嫁妝的一半。
弗蘭克子爵的第三位妻子,是他人到中年後,一見鐘情的真愛。
他和這位真愛生下了第三個孩子,名伊西多,從名字的含義就可以看出,他有多疼愛這個孩子,女神的禮物。
伊西多從小就是個優秀的孩子,學業出眾,進入劍橋後,學了金融,畢業本打算找相關的工作。
弗蘭克子爵自然不願意心愛的兒子受這份罪,於是買下了斯特利銀行,送給兒子當畢業禮物,並注資十萬英鎊,作為挽救這家小銀行的初始資金。
接下來就要看伊西多·弗蘭克的手段和本事了,畢竟子爵先生把能拿出來的錢全部拿出來了,剩下的屬於繼承人的産業,和女兒的遺産不能動。
這樣一家面臨危機,又沒什麼金錢支援的銀行,變更行長,屬實不是什麼大新聞。
而蘇葉之所以這麼重視它,是因為這位伊西多·弗蘭克先生,是蘇葉調查過的人之一。
那晚從布魯斯的房子離開後,她不是什麼都沒做的,至少把當初圍著那條街的人都記住了。
之後她深入調查那些人的家世和人際交往關系,透過排查的手段,把布魯斯手下一部分人員構成調查清楚。
而這位小弗蘭克先生,雖然算不上核心成員,卻也是劍橋大學內部的小負責人之一。
這很容易理解,做情報這行的,要的不僅是經驗,還得有靈活的大腦,豐富的知識儲備,足夠冷靜理智的心態,以及健壯的身手。
而想要符合這些條件,從大學裡找合適的物件培養,比其他途徑來源要靠譜得多。
因此可以想見,不僅劍橋牛津這樣的名校,就是某些公學,都被布魯斯暗搓搓安排了人。
她當初從包圍的其中一人身上,發現了他出自劍橋大學,順藤摸瓜,查到了大學裡這個隱蔽的組織。
畢竟還是大學生,哪怕受過訓練,對於隱秘自身,做的還不夠到位。
不過半天時間,就被她找出了所有參與人員,不多,也只有六人而已,分屬於不同學科不同年級。
這位小弗蘭克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那麼他在這個節骨眼入駐一家銀行,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了。
明面上這是一個父親送給大學畢業的兒子一份産業,實際上呢?